挽王作翰原文
一夜霜风玉树凋,返魂香断别魂销。
乌衣冷落堂前燕,留得仙凫续子乔。
诗词问答
问:挽王作翰的作者是谁?答:尹会一
问:挽王作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挽王作翰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尹会一的名句有哪些?答:尹会一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参考注释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风玉
唐 代 岐王 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又名“风玉”。 唐 杜牧 《斫竹》诗:“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返魂香
(1).即返生香。 唐 张祜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诗:“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说梦》:“坟头上几点泪,当不得返魂香。”参见“ 返生香 ”。
(2).形容一岁再开的梅花。 唐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诗:“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迴。”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 岭 头梅。”参阅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3).传说中的一种香。谓点燃后能引导人见其亲人亡灵。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返魂香入 岭 南梅”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 李夫人 死, 汉武帝 念之不已,乃令方士作返魂香烧之,夫人乃降。”《香乘》引 宋 洪刍 《香谱》:“司天主簿 徐肇 ,遇 苏氏 子 德哥 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贴如白檀香末,撮於炉中,烟气裊裊直上,甚於龙脑。 德哥 微吟曰:‘ 东海 徐肇 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 德哥 云,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
别魂
离别的情思。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知离梦之躑躅,意别魂之飞扬。”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游目俯大 江 ,列筵慰别魂。” 唐 崔涂 《巫山旅别》诗:“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
乌衣
(1).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值岁凶旱, 艾 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隋书·五行志上》:“ 后主 於苑内作贫儿村……多令人服乌衣,以相执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虞道施 , 义熙 中乘车山行,忽有一人,乌衣,径上车言寄载。”
(2).指穿黑衣的差役。 宋 戴复古 《久寓泉南》诗之九:“寄跡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餽。”
(3).指 乌衣巷 。参见“ 乌衣巷 ”。
(4).指燕子。 元 杨维桢 《题边鲁生梨花双燕图》诗:“春风歌《白雪》,夜月梦乌衣。”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序:“ 器之 自叙云: 明昌 丙辰予从军塞外……忽一日飞止坐隅,都无惊畏,移时不去,予始悟明日秋社,此鸟当归,殆留别语也。因作一诗赠之云:‘几年塞外歷崎危,谁谓乌衣亦此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梧桐》:“至於秋天鸿雁,社日乌衣,则有月令在。”参见“ 乌衣国 ”。
冷落
(1) 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冷待
堂前
(1).正房前面。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正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翠莲 ﹞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
(3).代指母亲。《宋史·列女传·陈堂前》:“ 陈堂前 , 汉州 雒县 王氏 女,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
仙凫
(1).《后汉书·方术传·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鳧”作为履的典实。 唐 段成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飘。” 唐 姚月华 《制履赠杨达》诗:“金刀翦紫羢,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鳧,飞来入闺里。”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仙鳧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2).比喻足迹、行踪。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诗:“霄汉仙鳧去,风尘老驥行。”
(3).鸭的美称。 唐 李邕 《斗鸭赋》:“徵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鳧。”
子乔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