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避暑)原文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避暑)的作者是谁?答:刘学箕
问:满江红(避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江红(避暑)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学箕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学箕名句大全
刘学箕满江红(避暑)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午转
午时刚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天才午转,几时到点灯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将近午转,两个吃了饭。”
炎暑
炎热的夏天;夏天之酷热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
扬袂
举袖。《文选·宋玉<高唐赋>》:“扬袂鄣日,而望所思。” 李善 注:“扬袂,举袖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扬袂入泽宫,鵠心一箭中。”
柳绿
颜色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緋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燕支合。肉红,用粉为主,入燕支合……柳緑,用枝条緑入槐花合。”
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 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序·吕紫微》:“余以 宣城 诗巧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晋 王嘉 《拾遗记·蜀》:“ 河南 献玉人,高三尺。”《北史·隐逸传·崔赜》:“ 蓝田 令 王曇 於 蓝田山 得一玉人,长三四寸,著大领衣,冠幘。”
(3).容貌美丽的人。《晋书·卫玠传》:“﹝ 玠 ﹞年五岁,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楷 ﹞麤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后多用以称美丽的女子。 唐 元稹 《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前蜀 韦庄 《秋霁晚景》诗:“玉人襟袖薄,斜凭翠栏干。” 宋 谢逸 《南歌子》词:“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睹卿半面,长繫梦魂;不图玉人,奄然物化。” 黄侃 《无题》诗:“春晚垂杨映画楼,玉人微拨鈿箜篌。”
(4).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 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张先 《菩萨蛮》词:“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快疾忙报与您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则今朝别了玉人,多感承谢了盘费。”
(5).仙女。 唐 贾岛 《登田中丞高亭》诗:“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寄与玉人天上去, 桓将军 见不教吹。”
纤手
指女子纤细而柔嫩的手
清泉
清冽的泉水
凉意
凉感
湖上微风吹来,令人感到一丝凉意
枕簟
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 韩愈 《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清 方文 《山中休夏》诗:“柴门枕簟恣高眠,虽无饱饭粥亦乐。”
琼液
(1).道教所谓的玉液。服之长生。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2).指美酒。 唐 温庭筠 《兰塘词》:“东沟繘繘劳迴首,欲寄一杯琼液酒。” 元 王沂 《次吴彦晖望月寄张孟功韵》:“蠙珠看欲湿,琼液饮还醺。” 清 汪懋麟 《绮罗香·七夕前一日爱园夜集》词:“劈鲜新、菱角鸡头,抵多少、霞觴琼液。”
(3).指其他嘉美液汁。 晋 郭璞 《蜜蜂赋》:“吮琼液於悬峯,吸赮津於晨景。”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歌喉
指唱歌人的音色,也指歌声
歌喉婉转
对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雪鹭
即白鹭。 唐 李绅 《忆东湖》诗:“菱歌罢唱鷁舟迴,雪鷺银鸥左右来。” 前蜀 毛文锡 《应天长》词:“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鷺。” 宋 吕同老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词:“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鷺,夜寒惊起。”
助成
(1).谓帮助别人取得成功。《书·酒诰》:“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孔颖达 疏:“惟以助其君,成其王道,令德显明。”《北齐书·琅玡王俨传》:“ 广寧 、 安德 二王适从西来,欲助成其事,曰:‘何不入?’”
(2).犹促成。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助成这个影响的不消说也还有当时流行着的新罗曼派和 德国 新起的所谓表现派。”
幽致
(1).幽雅别致;幽静雅致。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岑参》:“‘山风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斋宫》:“内亭曰 锦芳 ,曰 翠芳 ,流泉石梁,颇甚幽致。” 许地山 《缀网劳蛛》:“地方虽然不大,风景倒还幽致。”
(2).犹幽趣。 唐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遶池行,偶然得幽致。” 明 周履靖 《清啸》诗之十一:“ 梁园 崇侈丽,幽致属山家。”
(3).深奥的道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神道茫昧,理难辨测,故无以精其幽致矣。”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盖有识天人之幽致,明国家之大体。”
碧莲
(1).绿荷。 唐 吕岩 《洞庭湖君山颂》诗:“午夜 君山 翫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2).比喻苍翠挺拔的山峰。 唐 元稹 《奉和窦容州》:“斑竹初成二妃庙,碧莲遥耸 九疑峯 。” 唐 司空图 《雨中》诗:“簷外莲峰阶下菊,碧莲 * 是吾家。”
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情绪
(1) 情丝, * 的情意
情绪留连
(2) 泛指感情
富于情绪
(3) 心情;心境
醒来时情绪极坏
(4) 情况;端绪
未知情绪
(5) 劲头
学习的情绪很好
(6) 指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
闹情绪
吾侬
我。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休怪吾儂,性本疎慵。赢得清闲,傲杀英雄。” 清 黄遵宪 《送秋月古香》诗:“他时子倘思吾儂,鸡鸣西望 罗浮峰 。”
精彩推荐:
-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傑,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羗夷。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迺应和,关连不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