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五题留题龙潭原文
峭岭盘远郊,幽泉生石罅。沮洳成深潭,神龙隐其下。
气昏云雾朝,光寒风雨夜。
绝境邻梵宫,馀波沃农稼。
秋态月色澄,晴蛟虹影射。
势非蛟室卑,名将凤池亚。
存身此蟠蛰,得时扶造化。
何当岁大旱,移湫救函夏。
诗词问答
问:游山五题留题龙潭的作者是谁?答:余靖
问:游山五题留题龙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余靖的名句有哪些?答:余靖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远郊
周代称都邑以外百里的地方为远郊。泛指离城市较远的地区
幽泉
(1).幽深隐僻的泉水。 晋 左思 《魏都赋》:“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指阴间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伤弱子之冥冥,独幽泉兮而永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重鞫 正义 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姦臣於白日。”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当此际誓丧幽泉,岂料微躯还见。”
(3).借指死者。《陈书·世祖纪》:“朕所以兴言永日,思慰幽泉。”
石罅
石缝,指狭谷中小道
沮洳
(1).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 疏:“沮洳,润泽之处。”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 零陵县 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指低湿。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 广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深潭
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极深而有回流处。《淮南子·原道训》:“﹝ 舜 ﹞钓於 河 滨,朞年,而渔者争处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高诱 注:“深潭,回流饶鱼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资水》:“此县之左右,处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謡咏相和。”
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气昏
气质昏浊。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
云雾
云和雾,多比喻遮蔽或障碍的东西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绝境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
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梵宫
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月色
月光
影射
借此指彼;暗指(某事,某人)
把一团美意看作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醒世恒言》
蛟室
犹龙宫。亦借指大江大海。 唐 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戚少保 平 兴化 贼,所获金银悉以充餉,重犒诸军,其他锦綺书玩刀槊甲胄尚有数船,过此亦为风所破,尽输蛟室。”
名将
1.著名的将领,也喻指在某个方面占领先地位的人物。
出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离,秦之名将也。”
唐 韩愈《乌氏庙碑铭》:“及武德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操曰:‘将军(指于禁)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郑观应《盛世危言·恳荒》:“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
王迪《八千里路云和月》:“拜读陈赓同志遗作两篇--果然名将之笔,柔锋似剑!”
凤池
(1).即凤凰池。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 西京 则与鸞渚为邻, 东都 则与 凤池 相接。” 清 孙枝蔚 《汪舟次赴赣榆教谕任去后寄怀》诗之二:“凤池与乌臺,旦夕谓可至。”参见“ 凤凰池 ”。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王谟 辑《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为琴……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
(3).砚的一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砚之形製……曰凤池。”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宣和 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凤池样,但平低耳。”亦作“ 凤池研 ”。 宋 米芾 《画史·唐画》:“古书画皆圜,盖有助于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存身
(1).保全身体。《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孔颖达 疏:“蛟蛇初蛰,是静也。以此存身,是后动也。”《尹文子·大道下》:“不羡爵禄者,自足于己也;不畏刑罸者,不赖存身也。”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迹絶於物,其为教也,达患累缘於有身,不存身以息患。”
(2).安身。《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张铁臂 见人看破了相,也存身不住,过几日,拉着 臧蓼斋 回 天长 去了。”河北梆子《喜荣归》:“家遭不幸,父母双亡,又失了一把大火,只烧得片瓦无存。夫妻二人来在岳母家存身。”
蟠蛰
(1).蛰居;隐居。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
(2).藏伏。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
得时
(1).获得时机。《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后汉书·冯衍传上》:“且 衍 闻之,得时无怠。”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巩 《桐树》诗:“得时花叶鲜,照影清泉助。”
(3).遇合机缘;行时走运。 唐 李涉 《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宋 范仲淹 《四德说》:“夫亨者……於人为得时茂勋,於国为圣贤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四》:“ 钱文通 ……曾在内学堂教书, 怀恩 太监出其门下,后 恩 得时,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得时的二爷们把帖换,威风凛严。”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函夏
《汉书·扬雄传上》:“以函夏之 大汉 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函夏,函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揖让而取文明,指麾而清函夏。” 清 钱谦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静摄周函夏,分封断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