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子湖边眉翠妩。魂冷孤山,谁是风烟主。
相唤吟诗天欲雨。
嫩凉不隔鸥飞处。
移下天孙云锦渚。
翠盖牵风,绰约凌波女。
清约已成君记取。
月明夜半鱼龙舞。
诗词问答
问:《凤栖梧(湖头即席,长翁同赋)》的作者是谁?答:高观国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高观国的名句有哪些?答:高观国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西子湖
即 西湖 。 元 邵亨贞 《浣溪沙》词:“ 西子湖 头三月天,半篙新涨柳如烟,十年不上 断桥 船。” 郭小川 《三门峡》诗:“明明在中原落脚,为什么又像遨游 西子湖 边?”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相唤
(1).亦作“ 相叫 ”。拱手报名,行相见礼。俗称“唱喏”。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冬至后云: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 * 情》:“ 吴山 与 金奴 母子相唤罢,到里面坐定吃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卯奴 道:‘我得这官人救我在这里。’婆婆与 宣赞 相叫。请婆婆吃茶。”《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 里兀自见押司着了皂衫,袖着文字归来,老媳妇和押司相叫来。”
(2).互相呼唤。 唐 韦应物 《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鶯相唤亦可听。”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锦翼鲜,金毳软,百转千娇相唤。”
吟诗
(1).作诗。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清 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2).吟诵诗歌。 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嫩凉
亦作“ 嫩凉 ”。微凉;初凉。 唐 唐彦谦 《咏葡萄》:“西园晚霽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元 应法孙 《霓裳中序第一》词:“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玉纤胜雪。”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 王统照 《湖畔儿语》:“天气并不十分烦热,到了晚上,觉得有些嫩凉的感触。”
见“ 嫩凉 ”。
天孙
(1).星名。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唐 司马贞 索隐:“织女,天孙也。”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於天。”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 闻一多 《红烛·秋色》诗:“哦!我要请天孙织件锦袍,给我穿着你的色彩!”
(3). 泰山 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孙 ,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云锦
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
翠盖
(1).饰以翠羽的车盖。《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高诱 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 唐 李白 《东武吟》:“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红楼梦》第八三回:“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十餘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
(2).泛指华美的车辆。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
(3).帝王的代称。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故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一:“ 西京 后陷没,翠盖蒙尘飞。”《旧唐书·崔胤传》:“覩纶言於凤纸,若面丹墀;认御札於龙衣,如亲翠盖。”
(4).指形如翠盖的植物茎叶。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緑房兮翠葢,素实兮黄螺。”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
绰约
同“绰约”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脚步轻盈,飘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清约
清廉俭约
公虽自信清约。——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成君
固定的君主。《国语·晋语四》:“自子之行, 晋 无寧岁,民无成君。” 韦昭 注:“成,定也。”
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