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洞原文
千古巢仙地,嵌空本自然。一看三叹息,十步九留连。
似入华阳洞,疑通小有天。
何时洗尘垢,来作枕流眠。
诗词问答
问:题三洞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题三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嵌空
1.亦作"嵌空"。 2.空阔。 3.凹陷。 4.玲珑。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华阳洞
传说中神仙所居的洞府。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 茅山 隐士 吴绰 ,素擅洁誉。 神凤 初因採药於 华阳洞 口,见一小儿,手把大珠三颗,其色莹然,戏於松下。 绰 见之……儿犇忙入洞中, 绰 恐为虎所害,遂连呼,相从入,欲救之,行不三十步,见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 绰 素刚胆,以药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龙亦不见。” 唐 韩愈 《答道士寄树鸡》诗:“烦君自入 华阳洞 ,直割乖龙左耳来。”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碧霄何路得相逢,不知他日 华阳洞 ,更隔 蓬山 几万重。”
小有天
(1).道家所传洞府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 王屋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传》:“ 王屋山 有小天,号曰 小有天 ,周迴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万古 仇池 穴,潜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胜地方。 宋 赵师侠 《阳华岩》诗:“縈迴栈道泉湍响,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茅君内传》:“ 王屋山 之洞,周迴万里,名曰 小有清虚之天 。”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尘垢
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游乎尘垢之外
枕流
(1).靠近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2).在江边睡觉。指寄迹江湖。 唐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诗:“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骑交迎市道儿。” 林景行 《湖泛口占示贞壮》:“借与诗人随一舸,枕流看树憺忘归。”参见“ 枕流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