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原文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筱黄茅中。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来时犹自闻鸡犬,且行且语不觉远。
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后难返。
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
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后空王宅。
野僧闻此叫绝天,拊破禅床椎倒璧。
荒山岂有吹笛声,乃是卧虎鼻息鸣。
二子归来向侬说,犹道兹游最清绝。
兹游清绝岂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
诗词问答
问: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同游
见“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石人
(1).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石人能治病,愈者来谢之。” 唐 韩愈 《嘲鼾睡》诗:“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泥牛到河不可渡,石人控马定难骑。” 清 《碑版文广例》卷六:“墓前石人,不知制所从始……今 汉 制传於世者,有门亭长,有府门之卒,有亭长, 唐 人亦谓之翁仲。”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靠右沿河小路,先引到一座古墓前头,一条有石人、石马的墓道。”
(2).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寧能为石人邪!” 司马贞 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 颜师古 注。
翠筱
绿色细竹。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隔帘阴翠篠,映水含珠榴。” 唐 杜甫 《狂夫》诗:“风含翠篠娟娟静,两裛红蕖冉冉香。” 吕碧城 《天平道中偶成》诗:“浮生半日销何处,尽在寒云翠篠中。”
黄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微径
小路。《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 唐 杜甫 《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宋 杨万里 《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復从南坡下得微径,下一里餘而东抵坑底。” 清 金农 《樊口西郊行药》诗:“此閒微径僻,斜景闭墟落。”
人踪
人的踪迹。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唐 崔琪 《击柝赋》:“严城暮兮絶人踪,君门深兮开九重。”
半岭
半山腰。《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 唐 杜甫 《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闻鸡
(1).听到鸡叫。指黎明。 明 何景明 《祭亡兄东昌公文》:“始在 巴陵 ,闻鸡,通衙执烛视事。”
(2).见“ 闻鸡起舞 ”。
行且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上头
旧指女子出嫁时将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这种习俗称为上头,又叫及笄
前头
(1) 前面
先烈们在我们的前头牺牲了
(2) 面前;跟前
王母前头作伴行
(3) 今后,将来
总想着前头的事
(4) 以前
又犯了前头的旧病
后难
犹后患。《逸周书·祭公》:“呜呼,天子三公监于 夏 商 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晋书·杜预传》:“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
暗林
幽暗的密林。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草根
草根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 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①群众的,基层的; ②乡村地区的; ③基础的;根本的。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草根”(cǎo gēn)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
骨骼
(1)
(2)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架,泛指保护内部器官、支撑软组织的骨架或多少有些软骨性的架子
(3) 非脊椎动物体的类似骨骼的结构(如海绵针骨的网状组织、软体动物壳或节肢动物的几丁质或部分含钙的外壳)
血点
出血所致的斑点
惊人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无色
即黯然失色
檀板之声无色。——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疾趋
很快地走,小跑
疾趋而过
空王
佛教语。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旧唐书·刘瞻传》:“伏望陛下尽释繫囚,易怒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资爱主之灵。” 宋 陈师道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之二:“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叫绝
称赞事物好到极点
拍案叫绝
禅床
坐禅之床。 唐 贾岛 《送天台僧》诗:“寒蔬修浄食,夜浪动禪牀。”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词:“悬知洗盏径开尝,谁醉伴禪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老僧者坐禪牀上,曰:‘汝三人能胜吾童子,亦高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妙玉 ﹞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禪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吹笛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疎,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诗:“莫待 山阳 路,空闻吹笛悲。”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二:“病树枝颠天一握,为君吹笛上高楼。”
乃是
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卧虎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后汉书·酷吏传·董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魏书·李崇传》:“所向摧破,号曰‘卧虎’,贼甚惮之。”
(2).喻官职的尊严。 晋 傅咸 《司隶校尉教》:“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按, 汉 置司隶校尉,权任甚重,历代相承, 唐 废。
(3).比喻 * 凶横之人。《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墯。’”
(4).比喻山势。 元 王恽 《游万固寺》诗:“连山一卧虎,矫首尽两戒。”
鼻息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不佳
(1).不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褚期生 少时, 谢公 甚知之。恒云: 褚期生 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奴仆》:“余八字中,奴僕宫最不佳,听之而已。”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好象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都未留心现实,然而裸体画仍不佳。”
(2).身体不舒适,小病。《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郭林宗别传》:“ 林宗 尝不佳,夜命作粥。”《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谓体中有不节适也,语曰不佳,微有疾也。”《晋书·王湛传》:“ 济 尝诣 湛 ,见牀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 湛 曰:‘体中不佳时,脱復看耳。’”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泥沙
泥土沙石。
用之于泥沙。——唐· 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