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之三·哀郢原文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之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维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论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词问答
问:九章之三·哀郢的作者是谁?答:屈原
问:九章之三·哀郢写于哪个朝代?答:先秦
问:九章之三·哀郢是什么体裁?答:楚辞
问:屈原的名句有哪些?答:屈原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像雪粒一样。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心绪 * 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像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忽然间就被放逐,不被君主信任。至今9年多了而不能回去。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译文二
对郢都沦陷的哀悼。
老天爷的变化反覆无常,为什么要使百姓播迁动荡?
人民都妻离子散不能相顾,正当仲春二月向东流亡。
离开故乡而奔向远方,顺着长江和夏水到处流浪。
走出国都的城门心绪纠结,一个甲日早晨我已在路上。
从郢都出发离别了闾里,我忧思无边神志惝怳。
一齐举桨而心怀犹豫,令人哀伤的是从此再见不到君王。
望着故都高高的梓树长叹,禁不住雪珠坠落般泪滴涟涟。
船过夏首又向西漂流,回看郢都的东门早已不见。
内心牵挂旧都我无比感伤,回顾渺茫不知落脚何方。
任凭风波推移顺着湖水流动,在这里无所归依羁旅他乡。
乘着漫无边际的阳侯 * ,四处飘忽游荡不知将到何所。
心情像打了死结总是不能开解,思绪萦绕纠缠始终难以摆脱。
将要驾着船顺流下航,因此北出洞庭再东入大江。
离开长久居住的故国之地,如今慢慢飘泊渐来东方。
梦魂牵萦故都总欲归去,哪里有一时一刻忘记回返。
背离夏浦心头仍挂念西边,伤心的是故都离我越来越远。
登上江边的高丘远望,姑且安慰一下忧愁的内心。
伤心楚国富庶的州原沦丧,沿江淳厚的风俗将无处找寻。
面对着陵阳山还能到哪里,渡过浩淼的波涛欲往何处?
怎料想宗庙宫室竟成荒丘,谁说郢都两东门就任其荒芜?
很久以来心情不快,忧虑与愁苦交替着接连不断。
想起到郢都道路如此辽远,长江夏水涉渡多么艰难。
回想被放情景好像不到两晚,至今已过九年仍然未能召还。
惨恻郁闷襟怀不能舒展,惆怅失意心中悲戚满含。
有些人表面顺从柔情媚态,实际上软弱无能难以依赖。
良臣忠心耿耿希望进用,嫉妒者便纷纷设置障碍。
唐尧虞舜都有高尚的德行,光明正大远远地上迫苍旻。
众多嫉妒者群起诋毁,说他们不慈不仁横加罪名。
憎恶内心美好的贤德之士,喜好能说会道的奸佞之徒。
平庸者都奔走钻营天天进用,贤能者却越来越远地被驱逐。
尾声:
放开我的眼光向四方环顾,希望回都一次能在什么时候?
鸟雀飞翔都要归还故土,狐狸死了头向着栖居的山丘。
确实不是我的罪过而被弃逐,哪里有一天一夜忘记这烦忧!
注释
1.不纯命:指天道无常;纯:正,常。
2.震:震惧,惊动;愆(qian1):罪过。震愆:流离在外。
3.离散:流离失散;相失:彼此失散。
4.仲春:夏历的二月间;东迁:指楚国都东迁。
5.去:离开。就远:踏上远行的道路。
6.遵:沿着;江夏:长江和夏水。
7.国门:国都城门;轸(zhen3):痛。轸怀:沉痛的怀念。
8.甲:指甲日。鼌:同“朝”。
9.闾:里门,居住的地方。
10.怊(chao1):悲伤。荒忽:恍惚。焉:如何。极:终点。
11.楫:划船的浆。齐扬:并举。容与:行进缓慢。
12.楸:指郢都梓树。
13.淫淫:泪多的样子。淫:过甚。霰:雪珠。
14.夏首:地名,夏水与长江合流处。西浮:往西漂流。
15.顾:看,望;龙门:郢城的城门名。
16.婵媛:牵挂不舍。
17.眇:同渺,遥远。蹠(zhi2侄):践踏。
18.从流:随着流水前行。
19.焉:乃。洋洋:飘泊的样子。
20.凌:乘在上面。阳侯: * 。古代传说陵阳国之侯,溺死于水,其神为 * 。这乃是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解释。氾:同“泛”。
21.翱翔:飞翔,这里形容船的忽上忽下。薄:义同“迫”,到,止。焉薄:止于何处。
22.絓(gua4挂)结:牵挂而内心郁结。
23.蹇产:委屈,忧抑。释:解开。
24.运舟:运转船只;下浮:顺流下航。
25.终古之所居:祖先世代所居住的地方。
26.逍遥:漂荡的样子;来东:来到东方。
27.羌:发语词,楚地方言,无义。
28.须臾:片刻;反:同“返”。
29.背:背向;夏浦:夏水滨;西思:思念西方。
30.大坟:水边高堤。
31.聊:暂且:舒:舒散。
32.州土:指所经过的江汉地区;平乐:指土地宽阔,人民生活富饶。这句是说看到这里富饶的国土,想到富庶广大的楚国,迫切危亡,这里也不能久保,不禁感到哀痛。所以本句开头用“哀”字。
33.江介:江畔,江边;遗风:古代遗流下来的风俗。
34.当:面对;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石埭之间,以当地陵阳山得名。
35.淼:大水涉茫望不到边;如:往。
36.曾不句:我从未想到大厦会成废墟;夏作“厦”;丘:丘墟。
37.两东门:郢都两个东门;芜:生了荒草。
38.怡:快乐。
39.接:衔接。
40.惟郢路:想起离开郢城的道路;辽远:遥远。
41.不可涉:不能渡过,涉:渡。
42.忽若:恍惚像是。
43.复:同“返”。
44.惨郁郁:悲惨忧郁;不通:指不能自解。
45.蹇:发语词。侘傺(cha4 chi4):失意的样子。慼:悲伤。
46.外:外表;承欢:承君之欢;汋约:同“绰约”。
47.谌(chen2):诚恳,实在;荏:弱;持:扶持。
48.忠:指忠贞的人;湛湛:厚重的样子。
49.妒:嫉妒;被:应作“披”;被离:伤乱交错的样子;鄣;闭塞。
50.尧舜:尧帝和舜帝;抗行:高亢的行为。
51.瞭:眼明;杳杳:远状;薄天:接近天。薄:同“迫”。
52.被:披,加上。
53.憎:憎恨;愠惀:忠心耿耿的样子。
54.夫人:那些小人;慷概,指口头上讲得慷慨激昂。
55.众:指众小人;踥蹀:奔走的样子。
56.美:指君子;超远:疏远;逾迈:越来越疏远。
57.曼:引,展开;曼目:纵目;流观:四方眺望。
58.冀:希望。
59.首丘:头向山丘。古代相传狐在死时一定将头朝向它生身的小山。
60.信:诚然,的确。弃逐:被抛弃放逐。
诗文赏析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本诗在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赵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