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阁下答诸公不语禅原文
浩浩长空走日轮,何烦苦苦辩根尘。鹏程万里非由驾。
鹤筭三千别有春。
铅锡点金终属假,丹青画马妄求真。
请观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诗词问答
问:崇德阁下答诸公不语禅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崇德阁下答诸公不语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长空
宽广高远的天空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 * 《蝶恋花·答李淑一》
遨游长空
日轮
(1).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 北周 庾信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钱仲联 集释:“《列子》:‘日初出,大如车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东方大明,日轮红焰焰钻将出来了。”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早就该是阳光普照的时候了,然而,除了 江 左一带山峰的上空,那本来应当是挂着日轮的地方,稍微见得明亮,此外整个天宇可以说是铅色。”
(2).指帝王车驾。 唐 鲍溶 《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来年二月 登封 礼,去望台星扈日轮。”
烦苦
(1).烦扰劳苦;疲劳辛苦。《史记·孝文本纪》:“ 匈奴 背约入盟,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孔子家语·致思》:“﹝ 子路 ﹞与其民修沟瀆,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簞食、一壶浆。”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 西门豹 之治 鄴 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吾固钝拙,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 郭沫若 《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那时的社会一切阶级都没有,一切生活的烦苦除去自然的、生理的之外都没有了。”
(2).烦闷苦恼。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慰諭曲折,深开烦苦之抱。” 明 袁宏道 《与龚惟长先生书》:“直是烦苦无聊,觉乌纱可厌恶之甚,不得不从此一途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入手艰澁,姑置勿慎,以避烦苦之势,自寻乐境,养动生机,俟襟怀略展之后,仍復拈毫。”
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鹏程万里
前程兴旺远大,不可限量
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元曲选·渔樵记》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铅锡
即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为芒鍼, 欧冶 不能铸铅锡为干将。”《宋书·颜竣传》:“所铸钱形式薄小,轮郭不成就。於是民间盗铸者云起,杂以铅锡,并不牢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二 广 三十八郡皆有所输,或供铅锡,或供银,或供钱,岁计四五万緡。”
点金
道教所谓的点铁成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见今逼索马价,接踵盈门,又安能有点金之术而清偿之。”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之六:“颇思随俗一称觥,俭岁家家食藿羹。安得点金施小惠,自嫌画饼剩虚名。”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怀念既尔,所学遂妄,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妄求
非份的要求
不敢妄求
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寒夜
寒冷的夜晚。《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宋 孝武帝 《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 梁武帝 《织妇》诗:“调梭輟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诗:“寒夜阴云起,疎林宿鸟惊。”
是当
的当;切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韩十八 初贬之制, 席十八 舍人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 既物故…… 韩 曰:‘ 席十八 喫不洁太迟。’人问曰:‘何也?’曰:‘出语不是当。’盖忿其责词云‘亦有声名’耳。”《朱子语类》卷二一:“为学之道,只要就人伦上做得是当。今既能如此,虽或以为未学,我必以为已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