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跸圣因行宫原文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
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
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
民心乐处吾同乐,艳1~1舞清歌亦底须。
诗词问答
问:驻跸圣因行宫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驻跸圣因行宫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驻跸圣因行宫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
参考注释
问俗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明圣湖
即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西湖总叙》:“ 西湖 ,故 明圣湖 也…… 汉 时,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 明圣湖 。以其介于 钱塘 也,又称 钱塘湖 。以其输委于 下湖 也,又称 上湖 。以其负郭而西也,故称 西湖 云。”
白沙堤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绿杨荫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上果
(1).亦作“ 上菓 ”。精美的果品。 汉 班固 《汉武帝内传》:“ 王母 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 明 汤显祖 《匡山馆赋为友人豫章胡孟弢作》:“朝飢则 平湖 上菓,瞑暗则 弥山 佛灯。”
(2).佛家语。犹言正果。 北齐 魏收 《缮写三部一切经愿文》:“用此功德,心若虚空;以平等施,无思不洽;藉我愿力,同登上果。”
清殊
清新别致。 元 高栻 《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曲:“才华压尽香奩句,字字清殊。”
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行馆
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水浒传》第三八回:“ 张顺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齿。兄长食不了时,将回行馆做下饭。’” 明 袁宏道 《自从行别袁水部》诗:“我见行馆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忧国焦劳,驰驱尽瘁,遂卒於 广宁 行馆。”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余奉电先开省议会决定一切,并以 百花洲 陈列馆为总理行馆。”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一区
(1).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
(2).表数量。指一块田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 元 刘因 《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买田一区、屋数楹于 杜曲 。”
(3).表数量。指一所宅院。《后汉书·刘盆子传》:“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宋 陈师道 《徐氏闲轩》诗:“君寧平世经三釜,我亦东原有一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
(4).一类;一团。 晋 张华 《鹪鹩赋》:“阴阳陶蒸,万品一区。”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疑义》:“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
丽日
明亮的太阳
和风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淡荡
(1).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绣幃中淡荡春风,红浪轻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馀录·平原闻诗记》:“对景一吟,意惟清丽,如朝烟夕霞,别具一种淡荡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犹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离别恨都不是淡荡的,犹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湿的。”
(3).犹散淡;悠闲自在。 清 钱谦益 《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羡君真作淡荡人,閒即牵舟湖上住。”
花香鸟语
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镜花缘》第九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孽海花》第八回:“正是釧动釵飞,花香鸟语,曲翻《白紵》,酒捲回波。” 许杰 《邻居》一:“她神志清醒了许多……又好像经过了暴风雷雨、黑云弥天的夏夜,重见风光明媚、花香鸟语的春晨一样。”
昭苏
见“ 昭苏 ”。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同乐
一起欢乐
与民同乐
清歌
(1) 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 ∶清脆的歌声
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