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辞三首原文
讼牒兮纠纷,榜檛兮未全闲。色不形兮意孚,每厚颜於曩贤。
揖父兄兮使前,尚笑语之怡然。
道菽粟兮卒岁,审里闾之相安。
食三鬴兮绔襦,悼单枵於昔年。
我酒旨而希可茹兮,属餍兮共此柈觞。
一行而三谢兮,起且坐而諠繁。
归目送而扶路兮,予亦倦踞而假僧毡。
诗词问答
问:行春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行春辞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讼牒
诉状。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
纠纷
(1) 争执不下的事情
排解纠纷
(2) 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个充满法律纠纷的问题
不形
不显露。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晋 陆机 《辩亡论下》:“乱不极则治不形。”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不形好恶,不倾是非,咸得其正,然后可以为正矣。”
厚颜
厚脸;不知羞耻
曩贤
前贤。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唐 杜甫 《解忧》诗:“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父兄
(1) 父亲与兄长。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泛指家中长辈,或用作偏义复词,指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怡然
喜悦的;安适自在的样子
菽粟
泛指粮食
布帛菽粟
卒岁
(1) 度过一年
聊以卒岁
(2) 全年
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里闾
(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相安
谓相处平安,没有矛盾。《楚辞·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王逸 注:“言何所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谁有异道而相安耶?言忠佞不相为谋也。”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红楼梦》第一二○回:“ 寳釵 又将大义的话説了一遍,大家各自相安。”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譬如 鲁迅 先生曾把这个口号(指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要把它作为总口号,而把‘国防文学’作为分口号;在总与分之间求相安,这是一种排解法。”
食三
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宋 王十朋 《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齿分韵》:“却因送别还惊我,我境如蚕已食三。”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属餍
见“ 属厌 ”。
一行
(1) 一面;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 一经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三谢
(1). 晋 谢尚 、 谢奕 、 谢安 三兄弟的合称。三人皆以书法知名。 唐 窦臮 《述书赋上》:“博哉四 庾 ,茂矣六 郄 ,三 谢 之盛,八 王 之奇。”
(2).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 谢惠连 及 南朝 齐 诗人 谢朓 的合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引 唐子西 《语录》:“ 江 左诸 谢 诗文,见《文选》者六人。 希逸 无诗, 宣远 、 叔源 有诗不工,今取 灵运 、 惠连 、 玄暉 ( 朓 )诗合六十四篇为三 谢 诗。”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一》:“诗自 左思 潘 陆 之后,至 义熙 永明 间又一变矣,然当以三 谢 为正宗。”
諠繁
喧闹。
目送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扶路
(1).相携于路。 唐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诗:“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2).沿途。《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也……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闻上》:“ 汝绍 平生未尝外宿,家人疑之,近庄里许,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