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司法雨中二首原文
无那诗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昏昏。登临无地可散策,剥啄阿谁来扣门。
安得与渠呼玉酒,醉余同看落金盆。
斋厨索寞如悬罄,惭愧酸寒遣一尊。
诗词问答
问:和王司法雨中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和王司法雨中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无那
(1).无奈,无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2).犹无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诗愁
诗心;诗情。 宋 杨万里 《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
着莫
(1).捉摸。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乐天知命随缘过,儘自婆娑,任风涛万丈波,难著莫。”
(2).撩拨;沾惹。 唐 郑谷 《梓潼岁暮》诗:“酒美消磨日,梅香著莫人。”
(3).折磨;捉弄。 唐 李九龄 《过相思谷》诗:“正被离愁著莫人,那堪更过 相思谷 。”
(4).犹着落。 宋 邵雍 《洛阳春吟》:“多少落花无著莫,半随流水半随风。”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浮云富贵待如何。闲时膝上横琴坐,半世磨陀。待为□□甚么?无著莫,把世事都参破。”
(1).捉摸。 宋 邵雍 《洛阳村吟》:“多少落花无着莫,半随流水半随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莫。” 王季思 校注:“着莫即捉摸。难捉摸,谓事变莫测也。”
(2).引惹;牵缠。 金 宋九嘉 《酴醿菊》诗:“酴醿风味醺人醉,着莫东篱爱酒翁。”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怎禁他带天香着莫定龙衣袖。”
(3).折磨;捉弄。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套曲:“起初儿着莫喒,假撇清面北眉南,实怕儹红愁緑惨。”
(4).约莫。 元 姬翼 《武陵春》词:“醉眼朦朧望碧空,着莫辨西东。”
风颠
疯癫。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諕的他对面无言,有似风颠。”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是其叙述,已极支离,,虽未必教导之伪辞,要不过风颠之譫语。”
昏昏
(1).昏暗貌;阴暗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乐浪 之东,有背明之国……在 扶桑 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穀。” 南朝 陈 阴铿 《行经古墓》诗:“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云溪王氏妇》:“步於沙莽中,天气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贝琼 《殳山隐居夏日》诗:“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2).糊涂;愚昧。《老子》:“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萧山庸闲叟 《秋女士赞》:“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危言为人所不乐闻,大抵愿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蛮弦 代 写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薛贺州》:“ 郑 人 薛鋭 仲藏 为 贺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绪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开船,这客人情思还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见被囊开了,才晓得被人偷了去。” 叶圣陶 《城中·微波》:“他脑际有点昏昏,口里非常渴燥。”
(4).视力昏花模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两目昏昏然,不甚见物。”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散策
拄杖散步。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北风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元 王恽 《西江月·大河凝冰蔽川而下与一二僚友登白楼俯观》词:“散策暂辞鳧吏,倚楼来听渔歌。”
剥啄
亦作“剥琢”。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清 钱谦益 《观棋绝句》之六:“疎帘清簟 楚 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兴县旧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闻剥琢声,出视无所见。”
(2).可重迭使用。 唐 韩愈 《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亦作“剥琢”。1.叩击,敲打。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见丛树中,有茅屋数椽,门悬韦箔,绕以笆篱。方将剥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谓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鸡雏啾啾地在她脚下争食,互相挤拥,互相践踏,互相剥啄着。”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扣门
敲门。《淮南子·齐俗训》:“扣门求水,莫弗与者,所饶足也。” 晋 陶潜 《乞食》诗:“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 宋 张纲 《次韵彦达催诗》:“扣门颇厌催书债,隐几凭谁遣睡魔。”《红楼梦》第九一回:“刚到天明,早有人来扣门。”
玉酒
(1).醇美的酒。多指御酒。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八:“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綺席。” 宋 梅尧臣 《社日饮永叔家》诗:“鰲头主人邀客饮,玉酒新赐蓬莱宫。”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你不想堂食玉酒琼林宴。”
(2).仙酒。《初学记》卷二七引《十洲记》:“ 瀛洲 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輒醉,令人长生。” 隋 江总 《玛瑙碗赋》:“宝出 昆仑 之仙阜,觴即 元洲 之玉酒。” 唐 李峤 《幸白鹿观应制》诗:“玉酒仙壚酿,金方暗壁题。”
看落
预测市场价格下跌。 曹禺 《日出》第二幕:“ 李 :‘您自然是看涨。’ 潘 :‘我买进,难道我会看落?’”
金盆
(1).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南史·海南诸国传·扶南国》:“王坐则偏踞翘膝,垂左膝至地,以白叠敷前,设金盆、香鑪於其上。”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金盆浴未了,綳子绣初成。”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五:“丛丛洗手遶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2).比喻太阳或圆月。 宋 杨万里 《携酒夜觅罗季周》诗:“淡月轻云相映着,浅黄帕子裹金盆。”
斋厨
见“ 斋厨 ”。
亦作“ 斋厨 ”。寺庙的厨房。又称香积厨。 宋 叶适 《宿石门》诗:“栖栖三羽衣,日晏斋厨空。” 清 黄景仁 《遇雨止云谷寺》诗:“斋厨列蔬果,茗味更清絶。”亦指一般的厨房。 宋 苏轼 《后杞菊赋》:“及移守 胶西 ,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
索寞
(1) 形容消沉,没有生气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莫与先异。——《乐府诗集·鲍照·拟行路难》
(2) 寂寞萧索
山上杂草丛生,异常索寞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宋· 王禹偁《暮春》
(3) 也作“索莫”、“索漠”
悬罄
见“ 悬磬 ”。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酸寒
(1).犹寒酸。 唐 韩愈 《荐士》诗:“酸寒 溧阳 尉,五十几何耄。”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他手里怎容得这几个酸寒秀才。”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佳妇而今归帝子,腐儒自古苦酸寒。”
(2).引申为菲薄。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虽掾俸之酸寒,要拔贫而为富。” 清 吴资生 《就道录别》诗:“怜我年半百,得官仍酸寒。”
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