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画赞原文
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手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
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
於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
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
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
诗词问答
问:观音画赞的作者是谁?答:林之奇
问:观音画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之奇的名句有哪些?答:林之奇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稽首
(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补陀
见“ 补陁落迦 ”。
供应
(1) 为…提供商品或食物
供应粮食
(2) 以物质满足需要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两手
(1).犹言两下子。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三:“ 鲍福 小时候学过拳,在扑打和擒拿方面也很有两手。”
(2).指两种手段、两套方法、两种结果等。 木斧 扬禾 《一位女县长的48小时》:“ 宋耀华 心中忖度:这样拖下去,干埝儿就会很快决堤,必须作两手准备。” 达理 《卖海蛎子的女人》:“我埋怨妻子不该把话说死,至少也该有两手准备。”
(3).借指两个人。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刘四爷 觉得 冯先生 真是心细,当时要再约两手,和 冯先生 打几圈麻将。”
眼见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词:“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见,説着也不信。”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
(2).犹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唉!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
(3).分明;显然。《水浒传》第五八回:“那个穿红的,眼见是 宋江 了;道妆的,必是军师 吴用 。”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过,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
(4).很快;马上。《红楼梦》第三一回:“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随心
(1) 凭着自己的心意
随心所欲
(2) 称心;顺心
你大叔答应啦,给他二闺女习一条随心的被面儿。——《葛梅》
手眼
待人处世的手段、谋略
手眼通天
用处
用途;作用
毫无用处
骈拇枝指
(1).《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成玄英 疏:“駢,合也,大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后以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亦省作“ 駢拇 ”、“ 駢指 ”。 晋 郭璞 《释天·枳首蛇》:“夔称一足,虵则二首,少不知无,多不觉有,虽资天然,无异駢拇。” 唐 刘知几 《史通·列传》:“譬诸闰位,容可列纪,方之駢拇,难以成编。”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盖駢指在手,不加力於千钧,附赘居身,非广形於七尺。”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而后之言诗者,欲高欲大,欲奇欲异,於是远想以撰之,杂事以罗之,长韵以属之,俶诡以炫之,则駢指矣。”
(2).形容重迭并连的物体。 清 赵翼 《阳朔山》诗:“或翘駢拇岐有枝,或露鬝顶秃无鬋。”
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时行
时兴
时行歌曲
主宰
(1) 主管;支配
主宰世界
主宰自己的命运
(2) 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水月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照曜
见“ 照耀 ”。
方员
见“ 方圆 ”。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无二
(1).谓没有异心。《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2).独一无二。《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诛 成安君 ,徇 赵 ,脇燕,定 齐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万,东杀 龙且 ,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汉书·谷永传》:“将军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前世龙见不双,芝生无二,甘露一降。”
(3).没有两样,相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秀才情知是他父亲被害了……次日到街上往来察听,三三两两几处説来,一般无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諦视布灰之处,手迹足迹,宛然与生时无二。”
妙色
庄严或美丽的色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儼然妙色,荫此曲枝,显若金山,尊如聚月。” 唐 卢照邻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徵奇綃于水府,採妙色于霞庄。”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皈依
佛教名词。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亦称“三皈依”
始觉浮生无住着,顿今心地欲皈依。——唐· 李须《宿营么禅房闻梵》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大员
职位高的官员
委派大员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无间
(1) 中间没有间隙
亲密无间
(2) 不间断
气象观测,日夜无间
(3) 不分别
无间是非
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