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盐官县丞何公原文
先子生辛未,齐年见此翁。从容六纪内,隐约古人风。
教子从书积,延宾畏酒空。
阶前桃杏色,依旧入帘红。
诗词问答
问:挽盐官县丞何公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挽盐官县丞何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喻良能挽盐官县丞何公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先子
(1).泛指祖先。《左传·昭公四年》:“ 宣伯 曰:‘ 鲁 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杜预 注:“先子, 宣伯 先人。”
(2).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 正义:“称‘先子’者,谓父,非谓祖父也。” 宋 梅尧臣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诗:“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輒造之。”
(3).称丈夫的亡父。《国语·鲁语下》:“ 文伯 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 注:“先子,先舅 季悼子 也。”
辛未
六十甲子第八位
辛未三月念六夜。——清· 林觉民《与妻书》
齐年
(1).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 袁淑 年倍小 延之 ,不相推重。 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 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
(2).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3).指年龄相同的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 ,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 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六纪
(1).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 汉 班固 《 * 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礼记·乐记》“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引《礼纬含文嘉》:“六纪,谓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 明 宋濂 《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
(2).传说自 遂人氏 至 伏羲氏 凡六纪。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六艺论》又云:‘ 遂皇 之后,歷六纪九十一代至 伏牺 ,始作十二言之教’……案,《广雅》云:‘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方叔机 注《六艺论》云:‘六纪者,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凡六纪也。’”
隐约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教子
在洗礼时某人为教父,而教父保证将其教养成为基督徒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入帘
(1).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
(2).指担任科举阅卷官。 清 李渔 《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 清 恽敬 《与邓过庭》:“今年秋闈, 敬 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