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原文
涉旬秋暑不可触,发疏被汗如膏沐。忽然三日风撼山,冬裘未具肤生粟。
去年登高作重九,黄1~1菊未开新酒熟。
今年无酒不登高,独行漫绕庭边菊。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
拥鼻从今四序移,遮眼残书岂真读。
诗词问答
问:秋暑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秋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涉旬
经过十天。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故人宰 宜禄 ,因访饮酒,涉旬乃返。”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纵兵出猎,涉旬不返。”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然涉旬以来,惟见以眼泪洗面。”
秋暑
(1).犹残暑。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2).秋季的炎热气候。 宋 苏轼 《初秋寄子由》诗:“忆在 怀远 驛,闭门秋暑中。”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膏沐
(1).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乱粧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 明 吾邱瑞 《运甓记·手板击凤》:“都督,我频年受膏沐,今日分辞往丹瀆,惧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润泽。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日出雾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孙汝听 曰:“如膏沐者,言雾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间山路艰涩》诗:“晚来出前冈,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贺,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2).谓施惠。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兴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冬裘
冬季穿的毛皮衣服。《国语·周语中》:“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唐 韩愈 《复志赋》:“居悒悒之无解兮,独长思而永叹。岂朝食之不饱兮,寧冬裘之不完。”《轰天雷》第八回:“即以 中国 大经 * 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高作
(1).对他人作品的敬辞。《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日间蒙惠高作,词旨既佳,笔势又妙。”
(2).高明的招数。《西游记》第四二回:“被我怒髮衝天,与他交战几合,也只如此,不见甚么高作。”
重九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开新
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无酒
(1).没有酒。《诗·小雅·鹿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南朝 宋 谢灵运 《逸民赋》:“有酒则舞,无酒则醒。”
(2).没有喝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 曹 末云]‘呀呀呀, 寿亭侯 是醉了也。 张文远 ,扶着 寿亭侯 还宅去。’[ 张辽 云]‘丞相, 寿亭侯 无酒也。’[ 曹 末云]‘您怎生知道?’”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我恰才本无酒,我听的那厮説我哥哥兄弟在 古城 ,我故意推醉。”
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独行
(1) 一个人走路
踽踽独行
(2) 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
独行其是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季月
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 汉 扬雄 《羽猎赋》:“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自今选举,每以季月,本曹与吏部銓简。” 唐 元稹 《春》诗:“季月行当暮,良辰坐难穷。”
折胶
(1).《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以为候而出军。”后因用以指秋冬时节。《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候满月而窥兵,乘折胶而纵鏑。” 宋 夏竦 《和太师相公秋兴》:“原上西风马力生,折胶时候正凄清。”《南齐书·曹虎传》:“ 樊 汉 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
(2).形容严寒。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宋 苏轼 《玉石偈》:“当观热相无去来,寒至折胶热流金。”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当大寒暑,折胶鑠金时,必拱立座隅。”
江界
(1).沿江地区。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公暂临 江 界,已悉 南越 之兵;裁泛楼船,即善 昆弥 之战。”《宋史·祁廷训传》:“从征 淮南 ,赐以明光细甲,令董舟师巡 江 界。 吴 人伏兵 三江口 葭菼中,掩击 廷训 , 廷训 力战大破之。”
(2).江水形成的天然分界。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拥鼻
(1).掩鼻。 唐 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后蜀 顾夐 《更漏子》词:“旧欢娱,新悵望,拥鼻含嚬楼上。”
(2).见“ 拥鼻吟 ”。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四序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遮眼
谓遮人眼目,装模作样。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 王十朋 集注:“《传灯録》: 药山 看经曰:且图遮眼。” 元 耶律楚材 《寄清溪居士秀玉》诗:“数行文字聊遮眼,半纸功名苦噬脐。”《禅真逸史》第十回:“今日推聋装哑,遮眼胡诌,眼见得你放他走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也没有人知道所有他的温柔体贴,不过是他厌倦她的一种遮眼手法。”
残书
谓未读完的书。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一病二十日,直愁难自还,残书不成读,长夜只供闲。” 宋 刘克庄 《挽陈北山》诗:“握笔临池惯,残书映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