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桥原文 诗词名句

作者:丁谓 朝代:宋代

桥原文

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
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
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
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

诗词问答

问:桥的作者是谁?答:丁谓
问: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丁谓的名句有哪些?答:丁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七星

(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孙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鸟之第四宿。”

(2).指北斗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长老传言, 李冰 造七桥,上应七星。” 闻捷 《生活的赞歌·夜过玉门》:“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光,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

(3).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晋书·桓温传》:“ 温 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宋史·舆服志三》:“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

(4).古乐器名,属管乐。《通典·乐四》:“七星,不知谁所作,其长盈寻。”《宋史·乐志四》:“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餘,莫见古制。”

巨浸

(1).大水。指大河流。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 鬲津 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唐 卫次公 《渭水贯都赋》:“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 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清 黄景仁 《望泗州旧城》诗:“ 泗 淮 合处流汤汤,作此巨浸如天长。”

(2).大水。指大海。 唐 许彬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诗:“不易识 蓬瀛 ,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 太湖 ﹞虽北压 扬子江 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第四章:“倘无罗经以定方向,则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顾无涯,谁敢冒险远离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3).大水。指洪水。 宋 陆游 《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呜呼!巨浸、大疫, * 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4).大水。指大湖泽。《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湖 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蟾蜍》:“ 嘉庆 己卯八月, 河 决, 开封 兰阳 一带皆成巨浸。”

半月

(1) 一月之半

(2) 当月球半个圆面被照亮时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时看到的月球

长津

(1).长的河流。 南朝 梁 萧若静 《石桥》诗:“连延过絶涧,迢递跨长津。” 唐太宗 《赋得樱桃》:“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2).指银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骞崩

谓亏损坍圮。语出《诗·小雅·天保》:“如 南山 之寿,不騫不崩。”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香山 之壤久矣,楼亭騫崩,佛僧暴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黄泳 诵《诗》,能避騫崩之讳; 德兴 切韵,知辩四声之殊。”

揭厉

谓高举而扬厉之。 唐 芮挺章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杨伦 笺注:“延揭厉,言国恩之及,尚待高揭而扬厉之。”

涉渡。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故夫广大,从横难数;极深,揭厉难测。”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跳波谁揭厉,絶壁免捫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七月初六日……踰坳,抵来所涉 安灵 西堰,则水势汹涌,洵非揭厉所及。” 清 钱谦益 《鹤林法师塔铭》:“读吾之铭,其亦思褰裳而揭厉也耶?”

题柱客

指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之一:“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元 步元举 《下第过榆次》诗:“意气散论题柱客,晨昏多负倚门亲。”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辀人

造輈的工匠。《周礼·考工记·輈人》:“輈人为輈。”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之作》:“矢人为矢輈人輈,兰臺漆书吾箕裘,且呼古人相绸繆。”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闻人武子,朝代:宋代
    陇首人归信息稀,愁看冰楮破寒枝。瑶姬驻立缘何事,直到霜飞月堕时。
  • 作者:潘大临,朝代:宋代
    江树溟蒙雪暗天,似闻寒雁破昏烟。相思此夜堪乘兴,试问渔翁觅钓船。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 作者:许浑,朝代:唐代

    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 作者:黎廷瑞,朝代:宋代
    老树荒城噪暮鸦,凄凉节气满天涯。绝怜多病相疏酒,又是重阳不在家。浮世光阴易红叶,秋篱晚节复黄花。闭关宁负登高兴,莫遣西风戏孟嘉。
  • 作者:毕仲游,朝代:宋代
    都门冠盖如云多,马头匼匝金盘陀。平明三节出城去,使华已过桑乾河。桑乾地寒毡作屋,冰霜满野飞鸿鹄。道旁箫鼓动地迎,铁面蕃儿皆拭目。金玦装成宝刀利,银鞍半露貂裘燠。日高宾馆驻前旌,馈客往来随酪粥。河间未弛新亭障,山后犹存旧风俗。幽燕妇女白如脂,露面来觇汉冠服。边风吹雪罨毡城,毡城在处为屯营。黄沙行尽到靴淀,新年下马单于庭。庭中之人识汉事,而公赫赫传家声。君臣把酒重相劝,知有从来忠孝名。好言天子神圣武,际天接地皆王土。桑麻万里富中原,制作千年还太古。白日亲观丹凤翔,黄河近报神鱼舞。不须铁甲屯大荒,坐见长城倚天宇。况君总发怀刚肠,往年司直中书堂。单骑走马绝瀚海,而今复使天一方。平时出入虽故事,男儿举足
  • 作者:释宝昙,朝代:宋代
    手种梧桐一百围,天生鸾凤翳朝晖。西南人物惟公在,汝颍风流只涕挥。纵有诗筒怜苦李,岂无药裹要当归。黑头未用黄金印,且与斯民共瘠肥。
  • 作者:释道颜,朝代:宋代
    不肯宗师满大唐,罗山礼拜错商量。洞山无佛人难措,惭愧岩头口放光。
  • 作者:刘跂,朝代:宋代
    标签:惠山,惠山寺

    从来未到山头寺,应在武陵深处藏。

    汉水文人生自拙,香山居士兴何长。

    四旁岛屿娟娟绿,万顷菰蒲靡靡香。

    且醉尊中眼前物,瀛洲蓬岛两微茫。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降山即便御园旋,夙昔于游戒滞延。

    来往四朝恐政旷,𠞰征诸逆正心牵。

    孤哉惬意林泉景,慰者盈眸早晚田。

    陡忆当年问安况,不禁默坐一酸然。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