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原文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诗词问答
问:夜望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夜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夜望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下月
本月之后的第一个月
初生
(1).刚刚出生。《书·召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诗·王风·大车》“毳衣如菼” 毛 传:“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初生色黑,渐渐加食,三日后,渐变白。”
(2).犹初兴。开始发展。《诗·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 。”
(3).初现。 五代 朱希济 《临江仙》词:“素 洛 春光瀲灧平,千重媚脸初生。”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7月6、7或8日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方明
(1).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贾公彦 疏:“谓合木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故名明。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 胡培翚 正义:“方明,以方四尺之木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设六色者,每面各设一色,以象其神。设六玉者,每面各设一玉,以为之饰。”《汉书·律历志下》:“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 成汤 既没, 太甲 元年,使 伊尹 作《伊训》。’《伊训》篇曰:‘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 成汤 、 太丁 、 外丙 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
(2).传说中人名。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往言
说出去的话。《国语·晋语二》:“往言不可及也。”
末俗
(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未平
(1).未必妥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草虫
(1).即草螽。《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毛 传:“草虫,常羊也。” 陆玑 疏:“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马瑞辰 通释:“今以目验,盖即 顺天 及 济南 人所称聒聒者,《诗》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鸣也。”参见“ 草螽 ”。
(2).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蕚。” 唐 李频 《送刘山人归洞庭》诗:“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三:“ 莫干 好,夜景最深沉。凴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多事
(1) 事故或事变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别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
他总爱多事
凄楚
凄凉悲哀
和吟
犹和鸣。 唐 许敬宗 《谢皇太子玉华山宫铭赋启》:“仙鹤和吟,慙八音於雅韵;神龙縟彩,谢五色於雕文。”参见“ 和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