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登飞霞山作原文 诗词名句

登飞霞山作

作者:翁卷 朝代:宋代

登飞霞山作原文

局居宫厌纷丛,宫荡志寻岖宫嵚。
拂衣宫出城隅,杖策循湖阴。
何年彼真仙,遗宫寄幽岑。
连树窈蒙密,灵洞疑虚沈。
攀条承藓飙,立石弄澄深。
眺睐增殊欢,超忽涓烦襟。
美人逝云远,青草畴与吟。
感昔兴重嗟,会意良在今。
山公悦崇资,嵇氏陶清音。
保真道无违,逐欲情易淫。
顾乏安期资,华鬓能不侵。
虽非尚子贤,傥遂毕娶心。

诗词问答

问:登飞霞山作的作者是谁?答:翁卷
问:登飞霞山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翁卷的名句有哪些?答:翁卷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荡志

(1).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楚辞·九章·思美人》:“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 江 夏 以娱忧。” 王逸 注:“涤我忧愁,弘佚豫也。” 三国 魏 曹植 《感婚赋》:“登清臺以荡志,伏高轩以游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2).放纵之情。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四:“实惟龙化,荡志浩然。” 宋 苏轼 《和陶拟古》之四:“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明 陈子龙 《白紵舞歌》:“流光逸艳心所倾,盛年荡志欢纵横。”

(3).动摇、涣散意志。 唐 柳公绰 《大医箴》:“畋游恣乐,流情荡志。”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 沉桂 ﹞綰时髻,被金翠,罗綺芬芳,争妍献媚,入其室者往往荡志 * 也。”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城隅

(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 卢谌 《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 药园 在东城隅,与 皋园 相望。”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湖阴

湖的南边。《宋史·苏过传》:“﹝ 过 ﹞遂家 潁昌 ,营湖 * 竹数亩,名曰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 元 王逢 《题烈女庙》诗:“遗庙湖阴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

真仙

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遗宫

古代留下的宫室殿宇。 宋 苏轼 《思子台赋》:“览 河 华 之形胜兮,访 秦 汉 之遗宫。”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荒邱 平壤 外,《麦秀》想遗宫。”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百年旧跡邈难记,遗宫别寝屯狐貉。”

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洞疑

恐惧。洞,通“ 恫 ”。《史记·太史公自序》:“﹝诸 吕 ﹞杀 隐 幽 友 ,大臣洞疑,遂及宗祸。”《后汉书·冯衍传下》:“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洞疑”。

攀条

攀引或攀折枝条。《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宋 苏轼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立石

树立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新唐书·张仲武传》:“ 仲武 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詔 德裕 为铭,揭碑 卢龙 ,以告后世。”

澄深

清澈而深邃。

超忽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 注:“超忽,远貌。”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 ,东行路超忽。”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 唐 韦应物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 汉 兵超忽若乘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 惆 ”。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唐 柳宗元 《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元 韦居安 《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鱖,烦襟浄洗。”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时就清盥,一洗烦襟开。”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青草

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群,常多由具窄叶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单子叶植物组成,往往与双子叶的草本植物相混生

会意

(1) 会心

会意的眼色

(2) 六书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与言为信,止与戈为武

山公

(1). 晋 山涛 的别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郭奕 已心醉, 山公 非虚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松》:“尤长启事,不减 山公 。”参见“ 山公启事 ”。

(2). 晋 山简 ,时人亦称 山公 。 简 字 季伦 , 山涛 幼子,性嗜酒,镇守 襄阳 ,常游 高阳池 ,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 戚 牛。” 宋 辛弃疾 《乌夜啼》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 郁达夫 《南天酒楼饯别映霞》诗之一:“ 山公 大醉 高阳 夜,可是伤春为柳枝。”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后汉书·宋均传》“ 浚遒县 有 唐 后 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嫗” 唐 李贤 注:“以男为山公,以女为山嫗,犹祭之有尸主也。”

(4).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 江 登 金山 ,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斑子》:“山魈者, 岭 南所在有之……雄者谓之山公,必求金钱;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护。”参见“ 山丈 ”。

清音

(1) 清越的声音;清亮的声音

山水有清音

(2)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p、t、k、f、s等

真道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无违

(1).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

(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欲情

*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 孙 素有断袖之癖,一旦值此璧人,慾情火炽,遽前拥之,少年大惊。”

安期

见“ 安期生 ”。

华鬓

花白鬓发。 晋 陶潜 《命子》诗:“顾惭华鬢,负影隻立。” 唐 符载 《送袁校书归秘书省序》:“因得与群彦赋祖行诗,实亦从此旋归旧隐,偶长松老鹤为度时之适,岂復以华鬢为肺肠之虑哉。” 茅盾 《子夜》九:“﹝ 杜新箨 ﹞高声吟起 中国 旧诗来了:‘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能不

(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毕娶

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羲象分明曰纯粹,士希贤圣圣希天。

    养之亦岂资他术,可见行惟在体乾。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溪山对雨起呼酒,一笑还披万里图。疏树远山秋淡薄,飘风流水尽模糊。
  • 作者:释师范,朝代:宋代
    滴水滴冻,浑无罅缝。明眼衲僧,失却鼻孔。
  • 作者:杨皇后,朝代:宋代
    水殿钩帘四面风,荷花簇锦照人红。吾皇一曲薰弦罢,万俗泠泠解愠中。
  • 作者:孙应时,朝代:宋代
    官似南昌隐,人传东野诗。才优解牛刃,笔妙画沙锥。谈笑千人敌,飞胜万里期。大门香一炷,他日看杨眉。
  • 作者:赵长卿,朝代:宋代
    晚色沈沈,雨声寂莫,夜寒初冻云头。晓来阶砌,一捻冷光浮。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多才客,高吟柳絮,还更上层楼。烹茶,新试水,人间清楚,物外遨游。胜似他、销金暖帐情柔。细看流风迥舞,终日价、浅酌轻讴。醺醺地,美人翻曲,消尽古今愁。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穷居君勿厌,穷途我何之。初心欲求免,卒志还累饥。滔滔果何向,命也将奚为。
  • 作者:郭应祥,朝代:宋代

    牡丹已过酴醿谢。那堪风雨连朝夜。底事最堪悲。春归人未归。
    春宜留取住。人却推将去。早晚遂江滨。欢然夸尹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阅堤前岁叹行墙,瓠子随歌惄若伤。

    南徙尾闾赖稍定,亦惟茭土慎修防。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丁年尚主令名闻,绝塞宣猷建伟勋。

    不必读书知大义,每于临阵冠三军。

    老成凋谢予忧尔,要寄畴咨子克云。

    重惜贤藩教侑庙,报功兼以劝忠勤。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