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呈谭龙山)原文
锦袍何处,向旧江、衰草寒芦萧瑟。瀛馆神仙挥玉尘,唤醒诗酒魂魄。
走电飞红,惊涛触石,举目乾坤窄。
油然归去,短篷多载风月。
好在雨外云根,水边石上,鸥鹭盟重结。
见说西湖湖上路,香沁梅梢新雪。
驾白麒麟,鞭青鸾凤,次第孤山客。
吾今西啸,寄诗先与逋仙说。
诗词问答
问:酹江月(呈谭龙山)的作者是谁?答:黎廷瑞
问:酹江月(呈谭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酹江月(呈谭龙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黎廷瑞的名句有哪些?答:黎廷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锦袍
见“ 锦袍仙 ”。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衰草
干枯的草
衰草满地
寒芦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宋 陆游 《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元 黄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诗:“春风操别衣,晴沙秀寒芦。”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瀛馆
唐太宗 所设之文学馆。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 函关 只有一 穰侯 ,瀛馆寧无再 帝丘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居厚弟生日》词:“俱登瀛馆,俱还 洛社 ,各自健如黄犊。”参见“ 瀛洲 ”。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玉尘
(1).即玉屑。古代传说中仙家的食物。《渊鉴类函·道部·仙二》引 汉 刘向 《列仙传》:“一叟曰:‘君输我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綺里 丹法:先飞取五石玉尘,合以丹砂汞,内大铜器中煮之。百日五色,服之不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
(2).喻雪。 唐 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漠漠復雰雰,东风散玉尘。” 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二:“定知謫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群音类选·断发记·淑英走雪》:“我只见洒玉尘,滚银沙,满空鸞鹤,顷刻里青山已老。”
(3).喻花瓣。 唐 张籍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之一:“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亦见稀。” 宋 向子諲 《水调歌头·赵伯山席上见梅》词:“只恐邻笛起,化作玉尘飞。”
(4).指茶叶粉末。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诗:“酒嬾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宋 陆游 《烹茶》诗:“兎甌试玉尘,香色两超胜。”
(5).喻小水珠。 宋 杨万里 《观荷上雨》诗:“细雨霑荷散玉尘,聚成颗颗小珠新。”
唤醒
促醒;弄醒
五点半就被起床号唤醒了
早上唤醒我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魂魄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走电
〈方〉∶跑电;漏电
走电起火
飞红
脸色因羞愧等很快地变红
羞答答把脸飞红
惊涛
令人惊恐的波涛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触石
(1).《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文选·左思<蜀都赋>》:“冈峦纠纷,触石吐云。” 李善 注:“《春秋元命苞》曰: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唐 李正辞 《赋得白云起封中》:“千年 泰山 顶,云起 汉皇 封。不作奇峯状,寧分触石容。”
(2).指险峰。 晋 陆云 《喜霁赋》:“靖屏翳之洪隧兮,戢 太山 之触石。”《文选·郭璞<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 李周翰 注:“江中起云雾,疾速乃超越也。”
举目
抬眼看
举目四望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油然
(1)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2) 形容云气上升
油然作云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短篷
有篷的小船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云根
(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鸥鹭盟
犹鸥盟。 元 黄庚 《渔隐为周仲明赋》:“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鷺盟。”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下与鸥鷺盟,上告云天知。”
重结
(1).谓郁结之甚。《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心重结,意不舒。”
(2).重新缔结。《花月痕》第六回:“千回万转情难灭,双飞若註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上路
起程,动身
天色未明就出门上路
梅梢
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新雪
初降的雪。 唐 权德舆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诗:“滩经水瀨逢新雪,路过渔潭宿暝烟。” 唐 白居易 《冬夜》诗:“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麒麟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鸾凤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山客
(1).隐士。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羣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韜鳞括囊。”《魏书·裴衍传》:“詔曰:‘知欲养痾中岳,练石 嵩岭 ,栖素云根,饵芝清壑。腾跡之操,深用嘉焉。但治缺古风,有愧山客耳。’” 唐 王维 《田园乐》诗之六:“花落家童未扫,鶯啼山客犹眠。” 清 王夫之 《小楼雨枕》诗:“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梦岭云。”
(2).居住在山中的人。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毛女在 华山 ,山客猎师世世见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主人知之,鞭责千百,锁之空房,卖之山客。”
(3).踯躅的雅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躑躅为山客。’”躑躅,即杜鹃花。
逋仙
宋 林逋 隐于 西湖 孤山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元 薛昂夫 《殿前欢·冬》曲:“自 逋仙 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 明 何景明 《画鹤赋》:“谢 逋仙 於 西湖 ,展 少保 之 青田 。”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临湖》:“远望青山山色奇, 逋仙 放鹤鹤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