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师步理原文
卓尔见成鐻,超然惊绝尘。形骸脱边幅,肝膈炯精神。
正自关天分,应难语俗人。
谁收身后稿,隽逸更清新。
诗词问答
问:挽师步理的作者是谁?答:牟巘五
问:挽师步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牟巘五的名句有哪些?答:牟巘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卓尔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功效卓尔。——《薛宣传》
见成
现成。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兼化乡邑道俗数千,敬造一切德轮,见成三百餘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到典铺里买了一件见成半新半旧的紬衣,穿在身上。”《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因相公见成之兵,遣使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
超然
(1) 超脱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
(2) 怅惘的样子
超然不对
惊绝
(1).令人惊叹的精美绝伦之物。《南史·鱼弘传》:“﹝ 鱼弘 ﹞侍妾百餘人,不胜金翠,服翫车马,皆穷一时之惊絶。”
(2).谓令人惊叹绝倒。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时发其愤闷於诗歌,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丛稿繽棼,积案上殆满,拾一二纸读焉,则其词多惊絶可喜者。”
(3).十分惊恐。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书成行世,校长见之大震,终逐之;其父亦惊絶,使谢罪返校。”
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边幅
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衣着
不修边幅
肝膈
见“ 肝鬲 ”。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正自
(1).正是;恰好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与 何次道 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2).正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西游记》第五九回:“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我见姪少爷没有甚么推託,正自欢喜,谁知为了婶婶的事,又要回去,这是我的苦命。”
(3).只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天分
天资;天赋
应难
(1).应付危难。《管子·重令》:“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
(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
俗人
(1) 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2) 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后汉书·张衡传》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身后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隽逸
亦作“隽逸”。1.俊秀飘逸;超群拔俗。《红楼梦》第七八回:“临散时,忽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韦 柳 雋逸,不宜长篇。”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二章:“《陈风》里的‘月出皎兮’,写怀人的心境最为尖新隽逸。”
(2).才智俊秀不凡之士。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六册第五章第一节:“ 明元帝 在即位之初,就分遣使者巡求‘隽逸’,网罗‘豪门彊族’和‘先贤世胄’到 平城 做官。”
清新
(1) 清爽新鲜
一股清新的空气
(2) 清美新颖
气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