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西望有怀季长原文
行年书垂九十,书举世少辈书行。敢言书分非病,要是老益壮。
平时嬾书疏,有答未始倡。
张卿独所敬,夙昔推直谅。
迹虽隔吴蜀,相忆每惨怆。
使者交道中,万里问亡恙。
忽焉奉赴告,斯文岂将丧?腰经不抚棺,执绋不会葬,送子岷山下,想见车百两,我徒哭寝门,泪尽气塞吭。
年虽不耄期,仕谁不将相?神明司祸福,于职岂亦旷。
霜风九月初,凭高极西望,江原在何许,安得铲叠嶂?
诗词问答
问:登山西望有怀季长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登山西望有怀季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行年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书行
书可。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通判 隆兴府 ,帅素知公材,命吏‘必先白通判,吾书行而已’。”参见“ 书可 ”。
敢言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分非
纷纷。
要是
——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正句有时用“就”跟它呼应
你要是没有时间来的话,我可以去找你
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书疏
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 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宋 叶适 《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 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夙昔
(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直谅
正直诚信。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宋 苏轼 《议富弼配享状》:“秉心直谅,操术閎远。” 宋 王安石 《怀张唐公》诗:“直谅多为世所排,有怀长向我前开。” 明 方孝孺 《答陈元采》:“窃自悲叹,安得直谅之士以振吾过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 莱芜 秀才 李中之 ,性直谅不阿。”
吴蜀
(1). 三国 时的 吴国 与 蜀国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 蜀 ,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 吴 必不敢越我而独取 蜀 。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 吴 蜀 之利。”《晋书·愍帝纪论》:“ 王弥 者, 青州 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 吴 蜀 之敌也。”
(2).泛指 吴 地与 蜀 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 吴 蜀 天地之偏气, 钱塘 又 吴 之一隅。”
相忆
相思;想念。《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二:“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深闺只是空相忆,不见关山愁 * 。”
惨怆
凄楚忧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愴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七:“缅怀多杀戮,顾此增惨愴。” 清 刘大櫆 《阮君传》:“漆者言,兄死当在七八月间, 世恩 即惨愴悲怀。”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道中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亡恙
(1).没有病痛。引申为安然存在。 汉 贾谊 《治安策》:“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居第》:“京师贵人,墙皆某所筑,数十年来,但见人物更换,墙固亡恙也。”
(2).问候语。犹言平安。
忽焉
快速貌。《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赴告
1.春秋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 2.专指报丧。 3.奔告。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将丧
护送灵柩。《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
执绋
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后来泛指送葬
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岷山
中国西部大山。位于四川松潘县北,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平均高度 2500 米,主峰 5588 米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百两
(1).古时车凡两轮,故以两计数。百两,即百辆车。特指结婚时所用的车辆。亦泛言车辆多。《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毛 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於诸侯,送御者皆百乘。” 唐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 唐 张光朝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诗:“三周初展义,百两遂言归。” 宋 苏轼 《次韵许遵》:“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无久溷诸郎。”
(2).借指出嫁。 唐 周遇 《霍夫人墓志》:“遂适 彭城公 ,百两之后,一与之齐,严奉舅姑,敬恭戚族。”
寝门
亦作“寑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仪礼·士丧礼》:“君使人弔,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 郑玄 注:“寝门,内门也。”《汉书·元后传》:“兄弟宗族所蒙不测,当杀身靡骨死輦轂下,不当以无益之故有离寑门之心。”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诗之一:“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而以寝门之侍疾,归狱纶扉;以道听之传闻,灭人门户,是诚何心哉!”
气塞
(1) 管道中能阻止液体流动的一个气囊或气泡
(2) 小直笛(whistle)风琴管或长笛吹口部分的栓塞(在长笛为唇尖)
耄期
高年。《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 孔 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孔子家语·观乡射》:“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 清 姚鼐 《张贞女传》:“行必久而后信,女子固然;非耄期不乱者,曷以为士乎哉?”
将相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祸福
(1).灾殃与幸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 * 乎盈虚之会。”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指灾祸。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月初
每月开始
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何许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