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武昌九曲亭记原文 诗词名句

武昌九曲亭记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武昌九曲亭记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2),庐于江上(3)。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4),陂陁蔓延(5),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7),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8),乘渔舟,乱流而南(9)。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携徜徉而上(12)。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3)。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15)。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6),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17),皆效于左右(18)。有废亭焉(19),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22)。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23),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5)。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26),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27)为悦。方其得意(28),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29),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30),要之一饱(31),而同委于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惟其无愧于中(34),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5)。

诗词问答

问:武昌九曲亭记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武昌九曲亭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注释

(1)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说:“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2)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3)庐于江上: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地点靠近江边,所以这样说。

(4)江之南武昌诸山:黄州与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对。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苏轼有《记樊山》,其中说:“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又《答秦太虚书》:“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5)陂陁(pōtuó):不平坦。

(6)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塔的意思。精舍:佛寺。

(7)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枥(lì)”,同“栎”,即柞(zuò)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叶子可喂柞蚕。

(8)策:也是杖。杖策:谓扶杖。

(9)乱流:横绝江水。

(10)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语出《论语》,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一种称呼。

(11)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关系之融洽。

(12)徜徉(chángyáng):自由往来的样子。

(13)相劳:相互慰问。

(14)居齐安三年: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已在黄州住了三年。

(15)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16)陵阜:高山。

(17)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阳、背阴。

(18)效:呈现。

(19)有废亭焉:意思是这个地方有一座荒废的亭子。

(20)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

(21)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22)睥睨(pì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23)斥:排斥,驱逐。这句是说,把这棵树从它占据之地赶了出去。

(24)褰(qiā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

(25)移日:连续好几天。

(26)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

(27)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

(28)“方其”二句:意思是说,正当苏轼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就以为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

(29)“及其”句:意思是等到苏轼对这种乐趣享受够了,他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笑。“厌”,满足。“洒然”,吃惊。

(30)杂陈:陈列着各种各样食物。

(31)要之一饱:重要的是以求吃个饱。

(32)委:抛弃。腐臭:腐烂发臭。这句是说,吃饱之后,就把剩下的食物统统丢掉,让它们腐烂发臭。

(33)“夫孰知”句:没有人能够知道人生乐趣是从哪里获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也就是说,人生乐趣的得失是无常的。

(34)“惟其”三句:由于得失无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处世无可责备,而姑且这样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

(35)是:这,即指适意而言。

诗文赏析

它的构思很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更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苏轼谪迁黄州,不居武昌,因此文章先从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写起,特为指出苏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在武昌西山风景好,山里人也好。这是为叙述建亭武昌铺垫,显出苏轼在失意遭遇中善于自得其乐。然后,便引出九曲亭址所在。这是游西山者“至此必息”的一处胜境,而且“有废亭焉”,但长久无人治理,冷落荒废,古木盘踞,重建困难,使苏轼有心无力。然而天助人愿,一场大风雷雨刮倒一棵大树,创造重建的条件,苏轼心愿实现,九曲亭重新建成。这就具体说明建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建亭此举,兴废利众,符合天意,而苏轼获得了最大乐趣。最后就具体议论苏轼所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精神上求得符合心意的满足,并不计较个人的功利得失,因而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就委婉地说明苏轼建亭的目的,也是他处世为人的态度,从而赞扬他的品德风度,光明磊落,超然洒脱。如果结合他们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作者写作这篇题记赞美其兄的思想情趣,确乎也表现出作者政治坚定和胸怀坦荡。苏轼曾说苏辙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答张文潜书》),这篇文章的风格也正是这样。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文章续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兴奋的心情。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岳珂,朝代:宋代
    凤仪鱼跃更龙拿,传宝犹矜赵璧瑕。一夜神光照东井,天教景命属天家。
  • 作者:程公许,朝代:宋代
    夫携罗汉洞前去,谁信上强天地宽。涧水翻成千偈快,岭云肯放一尘干。倚岩庵好无僧住,积石潭深照影寒。归对双峰看月吐,薇花浴露色如丹。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秋风索索连江起,暮过烟波十余里。长芦瘦竹映渔家,灯火渺茫寒照水。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来往云何不惜劳,勤民匪止为游遨。

    人文江左遥相望,却虑经临句未豪。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世论喧啾众窍鸣,先贤于此极持平。坡称淳父文经世,沂惜希文谏近名。向去史书将有考,由来公议最无情。我衰君壮飞潜判,何日重寻洛社盟。
  • 作者:黎廷瑞,朝代:宋代
    博浪挥椎处,惓惓报国仇。如何销印事,独不为韩谋。
  • 作者:陈岩,朝代:宋代
    龙抱明珠出岸隈,夜光草木亦昭回。叮咛莫向深潭睡,恐有人从颔底来。
  • 作者:曾极,朝代:宋代
    倒指六朝事,江城不忍登。燕巢非故宅,兔窟遍诸陵。亹亹称王霸,嗟嗟感废兴。青山龙虎在,金气又消凝。
  • 作者:李甘,朝代:唐代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邑政易堕,我方在行。挽袖柅车,交游至情。两君玉峙,表表国士。下榻倾倒,有贤公子。我介三子,匪同而和。提衡掖挽,交口孰何。月堂之评,罙久未改。匿瑕振过,兹焉有待。卜夜之饮,辍骊驹章。顾虽情钟,河鱼未康。作吏则疎,羡人报政。彼益者友,工药我病。低昂达穷,冥心所遭。独喜故人,往偕仙曹。摇摇修程,炯炯初度。眷言顾之,矫首云路。胡不小留,共颓醉山。胡不更仆,共谭孔颜。西睇归帆,徙倚凄切。去留之间,仙凡斯别。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