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赠勤师原文 诗词名句

赠勤师

作者:蔡襄 朝代:宋代

赠勤师原文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诗词问答

问:赠勤师的作者是谁?答:蔡襄
问:赠勤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蔡襄的名句有哪些?答:蔡襄名句大全

蔡襄赠勤师书法欣赏

蔡襄赠勤师书法作品欣赏
赠勤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浮屠

亦作“ 浮图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李贤 注:“浮图,即佛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汉 言觉。将悟羣生也。”《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

(2).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恽敬 《香山先生家传》:“论曰:先生之学,杂於浮图、老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和尚。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夫 文畅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序:“﹝ 柳宜 ﹞堂有母,思见其面而不得归,浮图 神秀 为写其真,使其弟持还,以慰倚门之望。”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门閭,是曰空相之庐。”

(4).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復有也。” 宋 苏轼 《荐城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 * ,高百二十尺。”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胜造个七级浮屠。”

(5).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金史·仪卫志下》:“伞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罗表紫里、金浮图。”《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标营白帜黑纛, 自成 独白鬃大纛银浮屠。”

(6).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尝因晏客,掷骰赌酒。乃自默占,如异日登台辅,即成贵采。一掷得佛面浮图,遂缄秘其骰,至为相犹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为浮图……借此名以名投子者,岂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自细至粗如浮图之状也歟?”

形类

形体类别。《孔丛子·记问》:“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 宋 徐铉 《校定<说文解字>序》:“六国之世,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

不偶

(1).不遇;不合。 汉 王充 《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2).引申为命运不好。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 淮阳 叶生 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絶当时,而所如不偶,困於名场。”

负山

(1).背山。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成玄英 疏:“蚉虫至小,山岳极高,令其负荷,无由胜任。” 北齐 刘昼 《新论·均任》:“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周实 《痛哭》诗之四:“壮志未酬填海岛,痴心枉作负山蟁。”

(2).背后依山。《汉书·南粤传》:“且 番禺 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见怜之,以 虢州 负山,外麕鹿,有射猎之娱,乃拜为刺史。”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绣花针传》:“ 恩平 负山带海,俗习剽刦。”

林栖

在山林间栖隐。亦指栖隐者。 晋 曹毗 《对儒》:“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麟之龙。”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今禪宿 洪密 长老,俗姓 刘 氏……自 清凉 歷览,以至是山,乃剏林栖之所。” 宋 陆游 《新葺门屋》诗:“林栖四壁空,百事从简易。”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大众

(1) 众多的人

(2) 泛指民众,群众

大众歌曲

乃是

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贤豪

(1).贤明豪迈。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文侯 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柳宗元敢为诞妄》:“其称 温 之弟 恭 亦贤豪絶人者。”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开宗》:“公子贤豪,将军义侠。”

(2).贤士豪杰。《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 起 乃为置酒,悉召贤豪为会,阴令术者徧视之,皆不足当。”《明史·俞大猷传》:“ 大猷 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专意

专门;特别

我专意为你煮了两个鸡蛋

学文

(1).学习文化知识。《论语·学而》:“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隋书·高祖纪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杖悉皆除毁。”

(2).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如:他原是学文的,后来改学理。

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深厚

(1) 感情深切浓厚

结成深厚的战斗友谊

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秦牧《土地》

(2) 基础扎实坚固

深厚的基础

(3) 形容雄浑、博大

北方山川深厚

周孔

周公 和 孔子 的并称。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柳宗元 《觉衰》诗:“ 彭 聃 安在哉? 周 孔 亦已沉。” 宋 范仲淹 《谢公梦读史诗序》:“公於是时,乃有正梦,特歌 周 孔 之仁义,能久泽於吾民。”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说诱

劝说引诱。《抱朴子·黄白》引 汉 桓谭 《新论》:“於是 伟 日夜説诱之,卖田宅以供美食衣服。”《北史·赵煚传》:“议者皆劝 煚 益修守御。 煚 不从,乃遣使説诱 江 外生蛮 向武阳 ,令乘虚掩袭 南乡 所居,获其父母妻子。”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説诱虽百端,誓死无緇涅。”

凡民

普通百姓;一般民众。《韩非子·五蠹》:“今学者之説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 仲尼 ,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宋 欧阳修 《原弊》:“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诫》:“盖天下上智少而凡民多,故圣人之刑赏,为中人以下设教。”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叙事歌起于凡民,乃原始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征。”

虫豸

(1).小虫的通称。 汉 王逸 《九思·怨上》:“虫豸兮夹余,惆悵兮自悲。” 唐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 沉从文 《主妇集·生存》:“虽活在一个四处是扰扰人声的地方,却等于虫豸,甚至于不如虫豸。”

(2).詈词。喻指 * 者。《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日南郡 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靦面目耳。”《太平广记》卷二六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程》:“ 卢程 擢进士第……唯以氏族傲物。 任圜 常以公事入謁, 程 乌纱隐几,谓 圜 曰:‘公是虫豸,輒来唐突!’”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幺么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 鲁迅 《华盖集·战士和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们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均一

均匀一致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酌中

折中;适中。《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赞》:“严严 申公 ,功名始终。 文皇 题品,信谓酌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搔扰民庶。上欲纠之以法,而方藉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计,问於 严求 。” 清 林则徐 《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惟茶叶歷年所销,自三十餘万担至五十餘万担不等,现在议立公所,酌中定制,不许各夷逾额多运,即为箝制之方。”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夫妇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纱帽圆领,金带皂靴,先拜了给諫公夫妇;一派细乐,引进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白露 (按电铃)你们夫妇两人感情真好,这一会儿都离不开。”

(2).犹言匹夫匹妇,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无妒则夫妇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独言‘夫妇’,盖谓举国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谐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国发号出令,而夫妇尽归亲於上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唐 刘驾 《唐乐府》序:“获见明天子以德归 河 湟 地,臣得与天下夫妇復为太平人。”

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事行

(1).事迹。《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於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北齐书·李希光传》:“ 萧轨 、 王敬宝 事行,史闕其传。”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 彦照 之事行,其都凡如此。”

(2).行为;品行。《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韩诗外传》卷二:“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光启》:“ 唐 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於请謁,号曰精切。”行,旧读xìng。

(3).行事,做事。《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

(4).指社会 * 关系。《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 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释老

释迦牟尼 和 老子 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周书·武帝纪上》:“帝御 大德殿 ,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 释 老 义。” 宋 司马光 《子厚先生哀辞》:“ 释 老 比尤炽,羣伦将荡然。”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当是时, 释 老 诸子之书盛行。”

诋斥

谴责;呵斥。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务矜片言,苦相詆斥!”《明史·黄观传》:“ 燕王 举兵, 观 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束身谢罪,辞极詆斥。”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诋斥军阀怎样怎样不合理,是革命文学家;打倒军阀,是革命家。”

遭诬

受到诬陷。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之遭诬在理,念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清 林则徐 《英国趸船及应逐烟贩现已驱逐情形折》:“万一意外遭诬,定予讯明反坐。”

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纷纠

亦作“ 纷糺 ”。1.纠纷;纷扰;祸乱。《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魏书·地形志上》:“ 魏 自 明 庄 ,寇难纷糺。”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 唐顺之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 仲连 、 安石 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2).交错杂乱貌。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 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 三迴而成字。”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众口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苍苍烟树闭古庙,中有蛾眉成水仙。水府沉沉行路绝,蛟龙出没无时节。魂同魍魉潜太阴,身与空山长不灭。东晋永和今几代,云发素颜犹盼睐。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绡杂琼珮。山精木魅不敢亲,昏明想像如有人。蕙兰琼芳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舟客经过奠椒醑,巫女南音歌激楚。碧水冥空惟鸟飞,长天何处云随雨。红渠绿蘋芳意多,玉灵荡漾凌清波。孤峰绝岛俨相向,鬼啸猿啼垂女萝。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云没烟销不可期,明堂翡翠无人得。精灵变态状无方,游龙宛转惊鸿翔。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始知仙事无不有,可惜吴宫空白首。
  • 作者:李含章,朝代:宋代
    巨石保年琢,为盆势莫裁。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无人知此喻,寂寞首空回。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夺得胡儿马便休,休嗟李广不封侯。分明射得南山虎,子细看来是石头。
  • 作者:张埴,朝代:宋代
    凤凰览德辉,鷾鴯恋庭宇。吟诗已戴白,未能参此语。百川谷口翁,一笑辋川路。桃红杨柳绿,莺歌蝴蝶舞。春风吹野水,饮客如渴虎。夜业作老梦,鸟啼掌中偻。白驹千五百,乐固不偿苦。当来渔父湄,慷慨解力睡。宾饯十牛鸣,分寸屐齿土。何如归霜崖,夜取白石煮。长孙汲涧水,拾薪三四五。日出如羊胛,家人皆可饮。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和气暖回元日,四海充庭琛贡至。仗卫俨东朝,郁郁葱葱,响传环佩。凤历无穷,庆慈闱上寿,皇情与天俱喜。念永锡难老,在昔难比。六宫嫔嫱罗绮。奉圣德、坤宁俱备。箫韶动钧奏,花似锦,广筵启。同祝宴赏处,从教月明风细。亿载享温凊,长生久视。
  •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从来亦强名。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使君那里。千骑尘中依约是。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山云弥漫。夹道旌旗联复断。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一片花飞不等閒,对花空手亦何颜。醉乡别在乾坤外,诗社宁谷季孟间。妙句屡移青玉案,佳游仍隔小金山。只应江上烟霏笑,蛮府参军语自蛮。
  • 作者:沈辽,朝代:宋代

    斋居病纡郁,况复当梅霖。

    凿开小窗明,坐对佳树阴。

    翠微映书帙,凉气生衣襟。

    岂惟豁心目,聊可发幽吟。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协纪应清和,考律当清徵。

    溪斋曰含清,而我适来此。

    函三乃合一,其间蕴妙理。

    稍憩仍进舟,焉能究厥旨。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