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原文
宿雨洗苍骨,峰峦发新秀。寻幽蹑奇踪,腾踏众山囿。
层林销岩隈,空兀见危构。
空高望浮黎,静圣带灵鹫。
我来风雨秋,白雾欲昏昼。
但闻百川赴,鸣玉写寒窦。
岳示必页峨,路绝不得簉。
攀缘仰胁息,坐右俯长溜。
带露摘山芎,披榛觅仙酎。
山光晚逾清,云壑若相授。
终期烂漫游,阳乌欲回咮。
更约十日留,曾子缓蹄辏。
诗词问答
问:承天寺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承天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峰峦
连绵的山峰
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新秀
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
寻幽
(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腾踏
亦作“ 腾蹋 ”。1.提起脚踏或踢。 唐 顾况 《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 昭德 、 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2).指高抬腿行进;奔腾。 唐 王建 《水夫谣》:“夜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説,齐声腾踏牵船出。”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佩服上色紫与緋,独子之节可嗟唏。”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诗:“腾踏騕褭联驌驦,喷振风雨驰平冈。”
(3).飞腾。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此邑有顶山,下潜子母虯。其子去为雨,以救乡人忧……岁来省其母,风雹六月秋,烟云腾蹋去,不復经月留。”
(4).喻宦途得意。 宋 叶适 《赠岩电隐士》诗:“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復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闕,已早腾踏非埋沉。”
岩隈
深山曲折处。 隋炀帝 《秦孝王诔》:“扈驾仁寿,抚席巖隈。” 唐 孟翔 《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诗:“萝蔦罥紫綬,巖隈驻朱轓。” 元 张纬 《结庐》诗:“却恐 汉 庭须羽翼,鹤书未许老巖隈。”
危构
高耸的建筑物。 宋 苏舜钦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诗:“危构岧嶤出太虚,坐看斜日堕平芜。”
高望
(1).登高远望。《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橈放溜閒。” 明 傅汝舟 《屴崱峰酬陈子惟濬》诗:“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
(2).高门望族。《北齐书·祖珽传》:“ 珽 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于朝,门地著于天下。”
灵鹫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昏昼
犹言日和夜。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 清 陈维崧 《水龙吟·寿黄珍百七十仍用原韵》词:“君説崖欹峡斗,乱猿啼絶无昏昼。”
百川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鸣玉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路绝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胁息
亦作“脇息”。1.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 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
(2).表示悲伤。《文选·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 李善 注:“并悲伤貌。胁息,缩气也。”
坐右
(1).曲右足而坐。《礼记·玉藻》:“退则坐,取屨,隐辟而后屨,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孔颖达 疏:“坐左纳右者,纳,犹著也。若坐左膝,则著右足之屨;若坐右膝,则著左足之屨。”
(2).座位的右边。《新唐书·刘子玄传》:“ 徐坚 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宋 王栐 《朝辞宣旨戒饬》:“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清 冯桂芬 《五十自讼文》:“客悦曰:‘然则子真知非者也。’客退,録为自讼文置之坐右。”按,置文辞于座右,多表示赞赏或自勉自戒。参见“ 坐右铭 ”。
长溜
亦作“ 长霤 ”。指屋檐口 * 的雨水。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降甘雨之丰霈,垂长溜之泠泠。” 晋 潘尼 《苦雨赋》:“瞻中塘之浩汗,听长霤之涔涔。”
山芎
中药名。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山芎麦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终无疾。”
披榛
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云壑
云气遮覆的山谷。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乃知轩冕徒,寧比云壑眠。”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毕竟春光谁领畧。九陌緇尘,抵死遮云壑。”
相授
(1).互相授受。《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
(2).相传授。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弟子以次相授,鲜有覩其面者。”《景德传灯录·商那和修》:“昔 如来 以无上法眼藏付嘱 伽叶 展转相授而至於我。”
终期
末期的;晚期的
终期癌
漫游
随意游玩
漫游世界
阳乌
(1).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歧,阳乌迴翼乎高标。”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寧惧武賁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 唐 李白 《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郢州晋安寺碑铭》:“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峯下阳乌,林生阴兔。”
(2).指天色。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杨生 ﹞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
(3).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阳乌出 建州 。似鸛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