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歌原文
秉钺托干城,坐谋称媪相。
奏对百官前,供奉金华上。
䛕词饰进报功勋,中枢威燄天下闻。
健儿自卫弱攻战,董兵权重唐监军。
呜呼徽宗犹不悟,自恃可用唯宦竖。
草窃虽平内寺横,坐令宋室成南渡。
诗词问答
问:中枢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中枢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
参考注释
秉钺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干城
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媪相
宋 时宦官 童贯 之别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蔡京 为太师,赐印文曰‘公相之印’,因自称‘公相’。 童贯 亦官至太师,都下人谓之‘媪相’。”
奏对
(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西 衙将 刘文树 ,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
(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
百官
各种官吏
供奉
(1) 祭祀神佛、祖先
(2) 唐代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及艺术家,皆被皇帝罗致左右,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 宣宗初亦召供奉。——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金华
浙江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222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84万,市区人口11万。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以金华火腿闻名
功勋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功勋
功勋卓著
中枢
(1) 事物系统中起中心主导作用的部分
铁路中枢
(2) 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朝廷
(3) 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间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健儿
(1) 英勇善战的人
(2) 长于体育技巧的人
(3) 泛指强健的人
自卫
(1) 保卫自己
(2) 对自己身体、财产、权利等的保卫
自卫行为
自卫战争
攻战
(1).指进攻性的战争。《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2).犹作战,战斗。《战国策·齐策五》:“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於军而敌国胜,衝櫓不施而边城降。”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可见虽是小品,也正有待于分析和攻战的了。”
兵权
指统率军队的权力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杯酒释兵权
监军
(1).监督军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 若麒 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2).监督军队的官员。《后汉书·袁绍传》:“ 绍 遂以 岱 为监军。” 唐 房千里 《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自恃
(1) 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
自恃人多势大
(2) 过分自信而骄傲
宦竖
对宦官的贱称。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於宦竖,莫不伤气,而况於慷慨之士乎?”《后汉书·杨震传》:“臣案国旧典,宦竖之官,本在给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旧唐书·杨炎传》:“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两 汉 强干弱枝之策大行,中央政府之权,达於极点。皇子之国,其势不敌 汉 廷一宦竖。”
草窃
(1).掠夺;盗窃。《书·微子》:“ 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 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乔女》:“ 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
(2).草寇。《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资治通鉴·唐高宗永淳元年》:“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 魏元忠 检校车驾前后。” 清 陈睿思 《观丁将军故剑》诗:“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
(3).犹窃据。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 铣 虽草窃一时,而颠沛之际,其言可爱如此,可以为万世法。”
内寺
(1).设在宫中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内寺》:“《僧史略》曰:谓之道场内,起於 后魏 ,得名於 隋 , 煬帝 改僧寺曰道场,置於宫中,故曰内。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经声钟为内寺,此其初也。 唐代宗 始有其事。”
(2).指宦官。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宣和 以降,则士大夫悉归之内寺之门矣。”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晋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长江 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宋史·孝宗纪赞》:“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择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