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山郑谷神原文
西望郑先生,焚修在杳冥。几番松骨朽,未换鬓根青。
石阙凉调瑟,秋坛夜拜星。
俗人应抚掌,闲处诵黄庭。
诗词问答
问:寄西山郑谷神的作者是谁?答:齐己
问:寄西山郑谷神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西山郑谷神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齐己的名句有哪些?答:齐己名句大全
齐己寄西山郑谷神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842-5
参考注释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焚修
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五:“若道阴功能济活,且将方寸 * 修。”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向 佛显 道:‘闻得你合寺僧人,焚修勤谨,戒行精严,都亏你主持之功。’”《红楼梦》第一○三回:“老道从何处焚修,在此结庐?”
杳冥
(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松骨
(1).松树的树干。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之二:“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2).比喻仙风道骨。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羣。”
鬓根
鬓脚。 唐 周贺 《赠神遘上人》诗:“道情淡薄閒愁尽,霜色何因入鬢根。” 宋 李昴英 《摸鱼儿》词:“千林溼翠须臾遍,难緑鬢根霜缕。”
石阙
(1).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立石闕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以为 秦 东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南有 汉 荆州 刺史 李刚 墓……有石闕,祠堂石室三间。”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如衔石闕难为语,屡卸金貂不破愁。” 清 丘逢甲 《谒潮阳东山张许二公祠》诗:“石闕苔荒一径深,悲秋怀古此登临。” 徐迟 《凤翔》:“各地宗教文物,以及许多的古代宫殿,陵寝,寺庙,城墙,桥梁,石阙,砖塔,木塔……这一切都在他心上,都属于他的工作。”
(2). 汉 宫观名。《三辅黄图·汉宫》:“ 建元 中,作 石闕 、 封峦 、 鳷鹊观 於( 甘泉 )苑垣内。”参见“ 石关 ”。
调瑟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俗人
(1) 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2) 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后汉书·张衡传》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抚掌
(1).拍手。多表示高兴、得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用 荀攸 计”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公闻 攸 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 子远 ,卿来,吾事济矣!’”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陆士衡 闻而抚掌,是所甘心; 张平子 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宋 乐史 《广卓异记·萧瑀》:“ 太宗 抚掌,极欢而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诸王抚掌称快道:‘两个国手,原是天生一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法时帆谑语》:“ 时帆 曰:‘ 孔 孟 二夫子著述千载,请公慎勿将其文再行割裂也。’闻者抚掌。”
(2).犹言笑谈。《晋书·王羲之传》:“衣食之餘,欲与亲知时共欢讌,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翘心不朽,抚掌浮云。” 清 顾士荣 《<柳南随笔>序》:“著《虞初》、《诺皋》之异事,标解颐抚掌之新闻。”
闲处
亦作“闲处”。谓在家闲居。《晏子春秋·杂上二九》:“閒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后汉书·陈蕃传》:“ 蕃 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伏念某归而闲处,时所背驰。分功名之无期,嗟志意之空大。”
亦作“闲处”。僻静的处所。《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 唐 让曰:‘公柰何众辱我,独无閒处乎?’” 唐 元稹 《除夜》诗:“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黄庭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