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
不是守株空待兔,终当逐鹿出林丘。
少年长负饥鹰用,内顾曾无宠鹤心。
秋草驱除思去宇,平原毛血兴从禽。
诗词问答
问:《东阳夜怪诗(敬去文言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同乐
一起欢乐
与民同乐
同忧
(1).一同忧虑;一同忧愁。《逸周书·大戒》:“连官集乘,同忧若一。”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朝无死难之臣,外无同忧之国。”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二:“赋诗真有助,弔古不同忧。”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我和他一处行,一处歇,戚同忧,喜同悦。”
(2).谓遭遇相同。 明 何景明 《嗟哉行》:“同病者怜,同忧者嘆。”
糟糠
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居富贵者不易糟糠。——《东坡志林》卷三
遗其糟糠,别婚士族
满志
犹满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天家营建,比民间加数百倍,曾闻 乾清宫 窗槅一扇,稍损欲修,估价至五千金,而内璫犹未满志也。” 清 周亮工 《赠胶西张用之》诗:“如此巖居应满志,自忘宿世占时名。”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以期上匡国家以臻隆治,下维黎庶以絶苛残,必使吾 中国 四百兆生民各得其所,方为满志。”参见“ 满意 ”。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守株
“ 守株待兔 ”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唐 罗隐 《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待兔
比喻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典出《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唐 欧阳詹 《送王式东游序》:“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闕寝书之报; 公范 见变豹之理,将东游诸侯之国。”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亦犹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为?待兔之人,非设罝而奚可?”
逐鹿
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魏征《述怀》
林丘
见“ 林丘 ”。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1.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元 萨都剌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杀气如烟蔽林坵,孤城半掩无人鬭。”
(2).指隐居的地方。 晋 谢安 《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赋《留穷诗》,以述其志云:‘……穷自有离合,心何偏去留。踟蹰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内顾
(1).回头看。《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 汉 张衡 《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车中不内顾。”
(2).指对家事、国事或其他内部事务的顾念。《汉书·酷吏传·杨仆》:“失期内顾,以道恶为解。” 颜师古 注:“内顾,言思妻妾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復中原,更待何日?” 茅盾 《子夜》七:“厂里的工潮已经解决, 吴荪甫 胜利了;他没有内顾之忧了。”
宠鹤
春秋 时, 卫懿公 喜欢养鹤,外出时连鹤也乘轩。当要和敌人打仗时,兵士们说,平日待鹤那么好,叫鹤去打吧! 卫国 终于被灭。事见《左传·闵公二年》。后以“宠鹤”比喻受帝王宠爱滥居禄位者。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遥飞絶 汉 书,已筑 长安 第。画龙俱在 叶 ,宠鹤先居 卫 。”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驱除
驱逐;排除
驱除杂念
原毛
纺织业上指兽毛未经过加工,如兔毛、羊毛等
从禽
追逐禽兽。谓田猎。《易·屯》:“即鹿无虞,以从禽也。”《三国志·魏志·栈潜传》:“若逸于游田,晨出昬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 唐 张正元 《临川羡鱼》诗:“不应同逐鹿,詎肯比从禽。”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 艾子 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骚扰民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