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与苏庭藻饮原文
俗物败人意,子来真醒心。
陆沉何用叹,白堕不妨深。
老去惭连璧,情亲记断金。
归途更清绝,天迥月低林。
诗词问答
问:吕城与苏庭藻饮的作者是谁?答:周孚
问:吕城与苏庭藻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吕城与苏庭藻饮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
俗物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人意
人的意愿、情绪
不满人意
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醒心
(1).神志清醒。 唐 韩偓 《天鉴》诗:“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半生醉梦 郑 衞 音,一旦醒心《韶》《濩》曲。”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刘秀野闲居十五咏·春谷》:“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书醒心。”
(3).指清醒的认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总序》:“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境,皆明者之醒心。”
陆沉
(1) 陆地沉没
(2) 比喻国土沦丧,也比喻隐居
陆沉于俗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白堕
人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於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后因用作美酒别称。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宋 陆游 《官舍夙兴》诗:“不復扶头倾白堕,但知临目养黄寧。”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物名》:“ 刘白堕 善酿酒,而名酒曰白堕。”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连璧
并连的两块璧玉。比喻并美的两物
以日有为连璧,晨辰为珠玑。——《庄子·列御寇》
情亲
(1).亲人。《吕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悵忆情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我对此景无箇情亲,怎不教痛心酸转添凄楚!”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2).感情亲切。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宋 杨万里 《雨晴得毗陵故旧书》诗:“知我近来头白尽,寒暄语外更情亲。”
断金
同心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归途
回归的路途
踏上归途
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