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极父挽诗原文
高堂元佑脚,下泽少游乡。自得林泉趣,不登声利场。
年方荣四豆,日已下三商。
有子翁无咎,存心味更长。
诗词问答
问:杨极父挽诗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杨极父挽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名句大全
魏了翁杨极父挽诗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元佑脚
宋 黄庭坚 在 元祐 年间以书法知名,人戏称其书法为“元祐脚”。脚,指笔形中的捺,俗称捺脚。 宋 陈师道 《徐仙书》诗之一:“肯学 黄 家‘元祐脚’,信知人厄匪天穷。”
下泽
即下泽车。 唐 王绩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緋衫荫子逾初望,下泽还乡负圣时。” 清 赵翼 《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五亩何时乘下泽,一壶还仗引中流。”
游乡
在乡村中结队游行,多押着有罪的人以示惩戒。也叫“游垅”、“游团”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声利场
争名逐利的场所。 宋 陆游 《夜宴即席作》诗:“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 金 蔡松年 《七月还祈》诗:“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 明 李东阳 《送李士常》诗之五:“圣人重名教,始自室与堂,吾侕尚蔑弃,况彼声利场。”
三商
犹言三刻。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 唐 孔颖达 疏:“《尚书纬》谓刻为商。 郑 作《士昏礼》目録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 明 杨慎 《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三商移。” 清 惠周惕 《再用衣字韵》:“年来无梦到彤扉,卧听三商玉漏稀。”一说,商为“啇”之讹字,“三商”应为“三啇”。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三啇》:“《士昏礼》:‘漏下三啇为昏。’啇,音滴,与 夏 、 商 之商不同。 苏易简 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语也。今人多误读。”近人 朱起凤 亦持此说,谓“啇”即滴之省文,“三啇”即漏三滴,见《辞通》卷二四。
无咎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
(1).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孔颖达 疏:“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存心
(1) 蓄意,有意,故意
我不是存心这么做的
(2) 怀着某种念头、打算;居心
他说这番话,不知存什么心?
(3) 用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