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挽奚公彦章承奉诗原文 诗词名句

挽奚公彦章承奉诗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挽奚公彦章承奉诗原文

上国曾倾盖,文闱昔盍簪。
科名终在子,章服果何心。
朝露悲蒿里,遗风上竹林。
人琴俱不见,哀挽为沾襟。

诗词问答

问:挽奚公彦章承奉诗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挽奚公彦章承奉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倾盖

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文闱

指科举考试。闈,试院。 宋 曾巩 《应举启》:“是以三遇文闈,一踰岁纪,足跡不游於场屋,姓名不署於乡閭。”

盍簪

亦作“ 盍戠 ”。1.《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 注:“盍,合也;簪,疾也。” 陆德明 释文:“簪, 虞 作戠。戠,丛合也。” 孔颖达 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马,列炬散林鸦。”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膾。” 章炳麟 《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朋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家筑诗龕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龕中,以誌盍簪之谊。”

科名

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章服

(1).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韩非子·亡徵》:“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宋濂 《<岁迁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其命也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若古今君主之国,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

(2).有识别符号的衣服。《史记·孝文本纪》:“盖闻 有虞氏 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张守节 正义引《晋书·刑法志》:“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皁其巾,犯劓者丹其服。”

朝露

清晨的露水,比喻存在时间极短促的事物,也比喻明澈纯净的事物

君之命若朝露

蒿里

(1).古挽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 ,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与《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刘 命之歌,为歌《蒿里》。”

(2).本为山名,相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 注:“蒿里,死人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唐 罗隐 《芳树》诗:“ 秦王 不肯歛手下沙丘, 孟賁 不合低头入蒿里。”

遗风

余风,余音。指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或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

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扬郑卫之浩乐,结激 楚之遗风。——《淮南子·原道训》

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人琴

见“ 人琴俱亡 ”。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哀挽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沾襟

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解作亦已息,晨旸良足怡。

    萱阶问寝退,视事言临兹。

    兹屋匪我作,曰我神尧诒。

    童年陪豫游,卅载去如驰。

    未敢乖宪章,何有致雍熙。

    忆昔勤政心,抚景兴赍咨。

  • 作者:周必大,朝代:宋代
    拙速那能斗巧迟,从教绿暗与红稀。天香未染蜂犹懒,日幄先笼蝶已飞。羯鼓只应催上苑,鹤林谁复倩红衣。请君多酿淮南米,纵赏先拚倒载归。
  • 作者:释文珦,朝代:宋代
    吾心爱黄叶,不翅於南金。九月秋风高,柴门积来深。一一自掇拾,书我白头吟。吟成意谁与,拄颊对遥岑。
  • 作者:释仲殊,朝代:宋代
    分出瑶池万怪惊,昆墟引落最高层。十分清是泉中玉,一漱寒生齿下冰。净照更无云影杂,素光疑有露华凝。莫教明月从中现,澈底无心伴老僧。
  • 作者:释普宁,朝代:宋代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东西十万,南北八千。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点检将来,只见一边。
  • 作者:夏竦,朝代:宋代
    昭昭齐鲁事,千载著良箴。欲辨为邦体,先观布政心。变民非远略,從简是徽音。北面无馀意,诚因惠物深。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挥手世閒尘,忘言晋与秦。溪山能住客,风雨始知人。澹澹秋光趣,悠悠野鹤身。相闻愿相见,倦脚走双轮。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芷葺莲巢唤客游,芦鞭席帽为君留。未论吹水堪添酒,且要移床学枕流。乍霁却阴梅酿雨,暂暄还冷麦催秋。石湖也似西湖好,烦向苍烟问白鸥。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古松不可移,筑室就临之。

    昔与今休论,声和色总宜。

    慢称十八号,曾阅昊羲时。

    坐久忘炎夏,雄涛谡谡披。

  • 作者:周麟之,朝代:宋代
    中兴天子汉宣光,自有深仁合彼苍。天遣百灵争助顺,神兵遍野拂云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