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古诗文
朝代:唐代,共收录390篇诗文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诗人、词人,儒客大家,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乾宁元年(894年),再试时进士及第,出任校书郎。乾宁四年(897年),以判官职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次年升任宰相。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谥“文靖”。 韦庄工诗,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浣花词》。 另有《菩萨蛮》五首为宋词奠基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诗词问答
问:韦庄是哪个朝代的人?答:韦庄是唐代的人。
问:韦庄的诗词作品有多少首?答:我们已收录 390 篇韦庄的作品。
问:韦庄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庄名句大全
人物评价
韦庄词,《花间集》(唐.赵崇祚辑)收录四十八首,《全唐诗》为五十四首。比较好的校注本是刘金城校对,夏承焘审订的《韦庄词校注》(一九八一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个本子以林大椿的《唐五代词》为底本,收了《全唐诗》的五十四首之外,并附韦庄的存疑词三首。我用刘,夏二先生的本子为底本,逐首输入。考虑到《花间集》的流行之广,凡《花间集》刊印的字,另行标出(记为‘另作’)。《花间集》用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本子。 韦端己的词,以其淡疏著称,不像温飞卿的词那样浓密。他的有些词浅显如话的像民歌一样,琅琅上口。昔人比较韦端己,温飞卿和李重光的词评很多,最著名的有二例。近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重光,粗服乱头矣。’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又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冯延巳),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韦庄活了七十五岁。远祖是武后时的宰相韦待价,唐朝诗人韦应物据说是他的四世祖(按:尚有争论)。他大半生穷苦,漂泊,‘朝夜佥载’说他是‘数米而炊,称薪而爨’。只是到了五十九岁中进士后,他才官运亨通。六十六岁时,仕西蜀,佐蜀主王建。唐亡,王建称帝,韦庄为宰相。现将刘,夏本子中辑录的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也输入,附在卷首。郁子校读并记
一 九 九 九年十一月一日夜
韦庄古诗文大全(第1页):
- 作者: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 作者: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 作者: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 作者:韦庄
绿杨城郭雨凄凄,过尽千轮与万蹄。送我独游三蜀路,羡君新上九霄梯。马惊门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 作者:韦庄
标签:叙事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借问女郎何处来?含嚬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是时西面官军入,拟[二]向潼关为警急;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北邻诸妇咸相凑, - 作者:韦庄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精彩推荐:
- 修启:秀才人至②,蒙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③,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④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⑤,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⑥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