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好词好句 名人名言 发布时间:2020-05-24 07:29:30
标签:孔子,孔子名言,父母年老,关于父母年老的名言
孔子名言
孔子关于父母年老的名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见《论语·里仁》。
年:年纪。一则: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现在人们在谈到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表示喜悦欣慰而不无忧虑的心情时,常引用这几句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可用以泛指喜忧交加的复杂心情。
孔子介绍
[Confucius]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阅读更多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0
猜你喜欢:
- 关于实践的名言实践的解释实践 ∶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际去做;履行实践诺言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
- 孔子名言孔子关于不守信用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见《论语·为政》载孔子语。而:如果。可:认可,有“加以肯定”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
- 范仲淹名言范仲淹关于自然风光令人陶醉的名言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 韩愈名言韩愈关于处世的名言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韩愈见唐·韩愈《原人》。一视:一样看待无偏颇。同仁:一样施与仁爱。笃(dǔ堵)近:
- 陈与义关于春风的名言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陈与义宋·陈与义《中牟道中》。这两向大意是:怎样才能与凉风相约,只要它轻轻吹拂,
- 关于牛顿的名言牛顿的解释牛顿 .... 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米-千克-秒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等于对千克质量产生米/秒 &nbs
- 辛弃疾名言辛弃疾关于醉酒的名言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见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这两句大意是:醉眼惺性中,仿佛见
- 司马光关于真理的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
- 庄子名言庄子关于真理的名言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见《庄子·天下》。捶:通“棰”,木杖。这几句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杖,每天取
- 杜审言关于思念家乡的名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唐·杜审言
- 陈寿名言陈寿关于丧葬的名言厚葬无益于死者。——陈寿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
- 杨万里名言杨万里关于写物的名言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杨万里见宋·杨万里《促织》。遣:使,令。这两句大意是:促织鸣叫一声就能
- 白居易名言白居易关于大雁的名言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白居易见唐·白居易《赋得听边鸿》。塞鸿:边塞的大雁。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刮
- 苏轼名言苏轼关于海棠花的名言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苏轼见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这
- 陶渊明名言陶渊明关于壮志难酬的名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掷:抛弃。获:能够,骋。指实现壮志。这两
- 白居易名言白居易关于草的名言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见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远处的芳草。晴翠:指太阳光下的绿草。
- 孟郊名言孟郊关于好人坏人的名言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孟郊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兰花和艾草不同的味道,自然很难和
- 王维名言王维关于春天美景的名言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见王维《辋川别业》。堪:可,能。然:同。“燃”。这两句大意是:雨中
- 王安石名言王安石关于专一的名言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王安石见宋·王安石《上皇帝 * 》。专:专于一种事业,本句大意是:人才的成功在于专心
- 杜牧名言杜牧关于生不逢时的名言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见杜牧《将赴昊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清明太平之世。这两句大意是:太平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