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词典网
下载APP | 投稿 | 网站地图 | 放到桌面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_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解释_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来历出处_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历史典故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历史典故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历史词典解释

用:任用。行:实行。舍:不用。藏:退隐。 古代儒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意思是任用时就出来干一番事业,不用时就退而隐居。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后汉书.冯衍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申无常。”《隋书.苏威传》:“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旧唐书.柳公绰传》:“唯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单引〔用之则行〕。唐.许询《授淮南节度使制》:“礼乐文身,而勿失;政刑体要,用之则行。”

历史典故推荐:羹墙如见

同“羹墙见尧”。明 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良以羹墙如见,自不忘继志之思。”清 方苞圣主临雍礼成颂:“先圣之揆,后圣时宪,精意所通,羹墙如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