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唾壶击缺_唾壶击缺解释_唾壶击缺来历出处_唾壶击缺历史典故

唾壶击缺

历史典故

唾壶击缺怎么写好看:

唾壶击缺历史词典解释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主谓 唾壶,痰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醉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周斌《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唾,不读作chuí。△多含壮志未酬之意。→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怡然自得。也作“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词语分解:

  • 唾壶的解释 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西京杂记卷六:“ 魏襄王 冢……牀上有玉唾壶一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餘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武帝 ( 汉武帝 )以 孔安国 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
  • 缺的解释 缺 quē 不够:缺乏

历史典故推荐:秋风鲈脍

源见“莼羹鲈脍”。表示思乡之情,归隐之意。清 尤侗别长安诗之八:“千载吾师张季鹰,秋风鲈脍令人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唾壶击缺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唾壶击缺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