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拔山扛鼎_拔山扛鼎解释_拔山扛鼎来历出处_拔山扛鼎历史典故

拔山扛鼎

历史典故

拔山扛鼎怎么写好看:

拔山扛鼎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项羽力气大。比喻英雄义士遭到失败的可悲下场。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灾祸,随叔父来到吴中(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当时,项羽20多岁,身高八尺多,长得体强力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又同邦争霸天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时,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气概盖世……”并认为天时对他不利,也无可奈何。此典又作“力可扛鼎”、“扛鼎雄”、“扛鼎士”、“举鼎拔山”、“拔山举鼎”。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295、296、333页:“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例句】:

    晋·陆机《百年歌》:“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 宋·苏轼《安期生》:“难堪据床洗,宁挹扛鼎雄。” 宋·刘克庄《摸鱼儿》:“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 宋·吴迈远《长别离》:“楚有扛鼎士,出门不得归。” 元·金仁杰《何月夜追韩信》:“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元·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尝叹曰:‘世人皆不足敌,但恨生千载后,不得与拔山扛鼎之雄一较胜负耳!’”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1回:“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扛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见“拔山举鼎”。宋·君房《云笈七签》卷78:“力则拔山扛鼎,倒曳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

词语分解:

  • 拔山的解释 1.比喻力大。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盖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赵朴初 刮地风·咏风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风威,枷锁齐飞。”2.比喻极其困难。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 扛鼎的解释 1.举鼎。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2.比喻攘夺国家政权。晋书·明帝纪论:“ 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3.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4.史记·项羽本

历史典故推荐:仁言利博

仁言:有仁德者的言论。博:广大。有仁德的人发表的言论,利益广大。语本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主谓 博,多。道德高尚的人说的话有很多好处。左传·昭公三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拔山扛鼎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拔山扛鼎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