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
历史典故
随声附和历史词典解释
谓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多形容毫无主见,只知盲从。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人至于忠忱体国,真实任事,则图惟国事之济,言虑所终,事惟其是,而岂肯随声附和,以侥幸万一乎!”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宫殿》:“世宗既改大礼,恚群臣力争,遂改郊改庙,一切变易从新,并改殿名,大臣随声附和,举朝皆震慑不敢言。”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八回:“众人也有随声附和的,说得薇园心中没了主意,究不知他是甚么葫芦卖甚么药。”鲁迅《呐喊.端午节》:“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
偏正 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指毫无主见地盲从。蔡东藩《前汉演义》:“禹固辞不获,勉强就职,但也不过屡进屡退,随声附和,保全自己的老命罢了。”※和,不读作hé。△贬义。多用于言行方面。→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应声虫 ↔自行其是独树一帜。也作“随声趋和”。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雨旸时若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以“雨旸时若”谓气候调和,晴雨适时。元 马致远荐福碑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主谓 旸,出太阳;时,及时、适时;若,句末助词,无义。下雨天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随声附和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曹文炳
元台州天台人,字君焕,号霞间老人。好学沉潜,不事表暴。尝以儒学训导荐,不就。有霞和鲁斡
辽兴宗次子,道宗洪基弟。重熙十七年,封越王。道宗即位,封鲁王宋王。清宁二年,为上宇文洛生
泰第三兄。随葛荣起兵,称渔阳王。驭众有方,数有战功。荣军败,被尔朱荣杀害。周武帝旗下营镇
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部黑河北岸。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旗下营镇,人保和殿大学士
大学士衔名之一。北宋宣和元年改宣和殿大学士设,秩正三品,地位与资政殿大学士同。清盖马大山
即今朝鲜东北部的狼林山脉。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东沃沮在 * 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四罪
同四凶。后汉书郅恽传昔虞舜辅尧,四罪咸服。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之四不知四罪地,岂白螺洲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白螺镇附近长江中。陈书华皎传光大初,皎以湘州叛降周,射鲋井谷
谓行事手段有误而致失败。晋左思吴都赋虽复临河而钓鲤,无异射鲋于井谷。易井九二,井徐日炅
明浙江西安人,改名日曦,字瞻明。天启二年进士。授庐州府推官,以不附魏忠贤,削职归武起潜
生卒字用潜,进贤今属江西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为武清知县。治理有名声。调遵化。因事罗虬
唐台州人。懿宗咸通中,与罗邺罗隐齐名,时号三罗。累举不第。僖宗广明以后,为鄜州李积讹成蠹
谓谬误积久,败坏人心。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邵豳
明浙江东阳人,号柴溪。正德十一年进士,知建阳县,廉能有声。擢监察御史,出按广东。中石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力大善射。清邓显鹤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君试日,以中石饮羽土壤细流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后以土壤细流比陈纯釜
战国时齐国青铜量器。清咸丰七年出土于山东胶县今胶州灵山卫。同出有子禾子釜左关。形大明历
历曆古历名。南北朝时祖冲之创制,成历于宋孝武帝大明六年。规定一回归年长度为日,是四川科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湛若水
生卒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