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约礼
历史典故
博文约礼怎么写好看:
博文约礼历史词典解释
博:广博。约:约束。广泛学习文化知识,然后以礼法加以约束。《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又《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宋.朱熹《答刘季章》:“博文约礼,不可偏废,虽孔子之教,颜氏之学,不过是此二事。”《清史稿.党成传》:“而实究其学,则博文约礼者,孔颜之家法,屡见于《论语》,朱子得其正矣。”
并列 广求学问,遵守礼法。《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朱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褒义。多用于修养方面。
词语分解:
- 博文的解释 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诸经通议,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谓冗长的言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司马贞 索隐:“谓
- 约礼的解释 1.用礼约束自己。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简化礼制。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 孝文 定约礼之制, 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貽则万世,诚不可改。”
历史典故推荐:乙览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唐文宗曾对左右说:“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甲夜、乙夜,指初更、二更时分。视事,处理政务。后遂称皇帝亲阅为“乙览”。宋.刘克庄书事诗:“学徒谁是单传者,史稿曾经乙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博文约礼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剔透玲珑
形容灵巧可爱。元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来咏玉簪曲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红楼顺藤摸瓜
比喻顺着发现的线索进一步追根究底。罗竹风论历史剧现代化问题顺藤摸瓜,沿着这条线探岑长倩
生卒文本从子。垂拱初,自兵部侍郎迁为文昌右相,曾上疏请改皇嗣姓为武氏,得则天称许黄三坑砦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方舆纪要卷肇庆府新兴县黄三坑砦在县西。瑶巢也。志云,县境诸瑶山阳武县
秦置。治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九年前,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高邦佐
生卒明山西襄陵人,字以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寿光知县,教民垦荒。迁永平知府,浚巡防队什长
官名。清末各省巡防队各棚之长。光绪三十一年后改各省旧军为巡防队。三十三年定制,分元首
指国君天子。尚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注元首,君也。汉书刘辅传朝廷无诌李玢
生卒唐宗室。玄宗第二十子。初名洄。仁爱有学问。封延王,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使,周起
宋淄州邹平人,字万卿。真宗咸平二年进士。历通判齐州,知开封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蟠木材
同蟠木。唐钱起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诗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谁知蟠木材,得十六卫
军事管理机构的合称。隋开皇初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即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候府左王易
生卒宋开封人,字悌卿。初以祖荫为三班借职,累迁麟州兵马监押,每登楼堞省视防备,塞公子纠
生卒前春秋时齐国人。襄公弟。襄公言行无常,杀诛不当,弟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逃莒。唐年县
唐天宝二年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南四十里。后属鄂州。五代吴顺义七年改淮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置淮东道宣抚司。十五年改置宣慰司,治淮安路治今江苏淮安市。十九年罢。伐树削迹
伐砍。树亦作木。砍伐大树,削去痕迹。比喻正人君子受权贵畏忌,遭受其打击,不容于世对读
官名。科举考试 * 设之官。又称对读官。宋朝置。其制,凡士子试卷需经誊录副本交考官邹济
生卒明浙江钱塘人,徙居馀杭,字汝舟。博学强记,长于春秋。为馀杭训导,师法严。历国张遇清
字芳辰。张遇祥之兄。武举人,累官至广东督标参将。战死于广西平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