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魏
历史典故
丙魏怎么写好看:
丙魏历史词典解释
丙吉、魏相二人的合称。丙吉、魏相先后担任汉宣帝的丞相,以能识大体,为政宽平名重于世。丙吉、魏相二人相友善,被人称为贤相。《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曰:“古代经书称国君为‘元首’(即“头”,喻君王),称大臣为‘股肱’(即“手臂和大腿”,喻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臣子)。二者很明显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的。因此君臣相配合是自古至今天经地义的常理。看一看汉朝的丞相,高祖开基创业时,萧何、曹参的名位在众臣之上;在汉宣帝复兴时,丙吉、魏相又名重一时。在那时对官员的贬退和晋升都有固定的法度和程序,各级官吏都能进行公正的治理,多数高级官员都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天下人都推崇盛行礼貌和谦让的社会风尚。看一看那时,因皇帝圣明,臣子贤德而使社会安定的史实,难道是虚夸的吗?”
【出典】:
《汉书》卷74《魏相丙吉传·赞》:3150、3151页:“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例句】:
唐·斐度《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运偶唐虞盛,情同丙魏深。” 宋·宋祁《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今日献谋须丙魏,他年宾客但邹枚。” 清·高其倬《蓟州新城》:“且复命丙魏,不啻求韩彭。”
词语分解:
- 丙魏的解释 丙吉 、 魏相 的并称。两人均为 汉宣帝 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汉书·丙吉魏相传赞:“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 宋 宋祁 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诗:“今日谋献须 丙 魏 ,他年宾客但 邹枚 。”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且復命 丙 魏 ,不啻求 韩 彭 。”
- 丙的字典解释 丙 bǐng 天干的第三位,用作顺序第三的代称
- 魏的字典解释 魏 wèi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历史典故推荐:夏五
同“夏五郭公”。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公文介论乐府:“中间岂无陶阴之误,夏五之脱?”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丙魏历史


精彩推荐:
彰义站
一作章义站。元置,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彰义站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章义故城在承德县今德若
古西域国名。与子合相接,在今新疆叶城县一带。始见于后汉书西域传。汉时属西域都护。虎啸狼号
比喻 * 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石田
即沙碛地。初指无用之田或低产田。唐时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石田,指以徙石和运土方式张问行妻杨氏
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同治中,回民起事时被杀。采薇蕨
借指归隐。唐邵谒下第有感诗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参见首乌合之师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赵昌言
生卒或宋汾州孝义人,字仲谟,一作幼谟。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知青州知制诰,预修卫顷侯
西周时卫国国君。康叔七世孙。厚赂周夷王,命卫为侯。康叔始封为侯,子康伯髡以下均称宋明帝
生卒即刘彧。字休炳,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庑殿顶
见四阿。长信庭林表
官名,属太后。宫中女官给事长信宫之宦者。汉书叙传时长信庭林表适使来,闻见之。注孟青黄不接
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陈粮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成熟。元典章户部仓库即目正是青河山破碎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山河破碎风漂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李明远
明人。善画菊花。刘雄渠
生卒前西汉齐悼惠王子。初封白石侯。文帝十六年封胶东王。吴楚反,雄渠应之。后被杀。以噎废餐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南史贺琛传卿又吏部司务厅
明清吏部内部机构。明制有司务二人,从九品。清制有司务满汉各一人,经承三人。掌收发且如县
西汉置,属代郡,为中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土城子。东汉废。水经水注于左给事中
官名。明清六科之副长官。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设十二人,每科左右各一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