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
历史典故
东山怎么写好看:
东山历史词典解释
《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朱熹集传:“东山,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玉汝有爱妾刘氏,将行,剧饮通夕……刘贡父,玉汝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嫖姚不复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赵岐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东山”代指鲁地。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齐 鲁,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源见“东山再起”。指隐居或游憩之地。唐 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宋 沈遘《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东山去,还期宣室来。”亦用以代指谢安,或泛指名高望重的人。唐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清 赵翼《唐荆山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东山?”
词语分解:
- 东山的解释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东的字典解释 东 (東) dōng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典故推荐:歌唐虞
参见:歌遗民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东山历史
![](/images/zang.png)
![](/images/jiucuo.png)
精彩推荐:
小潼水
即今四川剑阁县南之西河。舆地纪胜卷隆庆府小潼水源出武连县北七十里,经县城西,经普麻襦
十六国时人,佚其姓名。石虎时,在魏县市中行乞,着麻襦布裳,时人因以名焉。状如狂者龙文彬
清江西永新人,字筠圃。同治进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初充校穆宗实录,后告假回乡。主讲李都尉
借指戍边将领。唐戎昱从军行昔从李都尉,双鞬照马蹄。汉书李陵传李陵拜为骑都尉,将勇北向鸿
借指信使。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北周明帝
生卒即宇文毓。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小名统万突。宇文泰长子。宇文护废孝闵梅林渡
在今江西吉安市东。清光绪吉安府志卷庐陵县梅林渡在县东三里。仲长统
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字公理。少好学,博览书记,擅长文辞。年二十余游学于曾参
春秋时鲁国费人。 * 。与曾子同名。人或告曾子母曰曾参 * 。母信非己子,织自若。有亚肩叠背
形容人多而又拥挤,肩并肩,背挨背。水浒第一二回只见一簇人亚肩叠背的围着一个汉子,沈尔燝
清浙江乌程人,字冀昭,号凤宇。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 * 知县。词长于小令。有月团词作州兵
春秋时晋国推行的兵制变革。晋惠公六年前,秦攻晋,晋惠公被俘,旋得释归国,晋于是作更弦易辙
同改弦易辙。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并列更换乐器上的弦,改变车六甲
集镇名。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西南部。六甲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沿用清代行政区划名九龙沟
在四川省崇州市和平乡境内。主景区从沟口玉九龙飞瀑绵延千米,其间高岩深壑,碧潭飞瀑王县令
源见王乔凫舄。指王乔,借以咏叶县风物。宋陈与义晓发叶城诗欲语王县令,三叫不能闻。赵堡口
又名赵北口。在今河北安新县东二十八里。方舆纪要卷任丘县赵堡口在县东北五十里。易水铨衡
本指权量物体轻重的工具。魏晋以后,转用于品评人物之活动。后将评量选用人才之吏部尚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盐赋
即盐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mages/gh_cdw.jpg)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images/appqr.png)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