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濡毫
历史典故
磨墨濡毫怎么写好看:
磨墨濡毫历史词典解释
濡:沾湿。毫:指毛笔。磨好墨汁,用毛笔蘸墨写字。常指动笔写文章。《镜花缘》第五十三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婉如从外面走来。”赵朴初《盘砚歌》:“磨墨濡毫作歌行,歌山河之壮丽兮日新日昌,歌吾民之勤劳兮事业无疆。”也作【磨墨吮(shǔn)毫】。(吮毫:用口咂已干了的毛笔尖,使它湿润。)形容写作时构思的动作与神态。《歧路灯》第九十回:“各生童磨墨吮毫,发笔快的,早已有了破题、承题、小讲。”又有 ① 【握管濡翰】。(握管:执笔。翰:毛笔。)唐.白行简《李娃传》:“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
并列 濡,沾湿。毫,毛笔。磨好墨,润好笔。比喻做好一切准备,可以动手写文章。《镜花缘》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婉如从外面走来。”△多用于做好准备,以便做事方面。也作“磨墨吮毫”、“握管濡翰”。
词语分解:
- 磨的解释 磨 mó 摩擦:磨刀
- 濡毫的解释 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唐 韦应物 酬刘侍郎使君诗:“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镜花缘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见 红红 、 婉如 从外面走来。” 吴沛霖 淡卿出团扇索诗为题两绝之一:“拟将雅意深深却,看汝濡毫兴已狂。”
历史典故推荐:唐风忧思
借指对世道的忧虑。唐李益北至太原诗: “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诗·唐风·蟋蟀序: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磨墨濡毫历史


精彩推荐:
李承福
字德华,汉阳今湖北武汉人。初事元行钦,后为后晋高祖家臣。历为皇城武德宣徽使澶州刺陵署令
官名。唐设陵署令,从五品,为陵署主官,掌先帝山陵,率户守卫。见旧唐书职官三诸陵署玉泉区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吴葵
生卒宋婺州东阳人,字景阳。家雄于财,置安田书院,延唐仲友等主之,日从名师俦经汇史功曹掾
官名。汉代县府所属功曹之长,亦称主吏掾。掌选署功劳。北齐司州清都郡,邺临漳成安三落门川
古水名。即今甘肃省武山县东部渭河支流南峪河。唐大中年间,吐蕃论恐热欲攻唐,聚其部阜阳汉墓
西汉墓葬。位于安徽阜阳西南双古堆,故名。年发掘,墓主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此墓营勋府中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勋卫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事。朱祐极
明宗室。宪宗次子。因宪宗长子早死,成化七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卒,谥悼恭。失声痛哭
偏正失声,忍耐不住而出声。忍不住痛哭起来。小学课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伯父去世了,他河东盐场
明代盐场之一。洪武二年设河东都转运盐使司于山西安邑县路村,所辖分司三,盐池二。洪安抚司
亦称安抚使司。金元明清时少数民族地方官署名。正官为安抚使。隋唐有安抚大使安抚使,饮啖醉饱
述补啖,吃。吃得酒醉饭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便卧檐下。用于饮食方面。酒醉饭台子寺
在今甘肃高台县西二十里。相传为十六国西凉李暠所筑台基。后人建寺其上。清一统志肃州倒悬之苦
见倒悬之急坐选
清代月选官员班秩之一。按例坐补原缺者,为坐选。如外官病痊起用终养事毕开复者等,俱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吴伯箫一辆纺车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剧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浙江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置。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丰溪
即今安徽旌阳县西玉溪河。方舆纪要卷旌德县丰溪在县西十里。源出县西南六十里九峰山,曾田镇
在广东省东源县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曾田圩,人口。濒临曾田河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