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志
历史典故
博闻强志怎么写好看:
博闻强志历史词典解释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故事,起草诏令,职位重要),学识和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盛衰兴亡之道理,擅长应酬交际的言辞。在朝廷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宾客,办理对诸侯国的事务。后遭谗言,被放逐。此典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洽闻强记”、“强记博闻”。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481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xián闲,熟练)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葛洪传》:“景纯笃志绨湘,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 北齐·魏收《魏书·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家多所研综。”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长孙绍远传》:“兕字若汗,性机辩,强记博闻,雅重宾游,尤善谈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0回:“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清末民初·赵尔巽《清史稿·邵远平传》:“同邑吴任臣,字志伊。志行端悫,强记博闻,为顾炎武所推。”
并列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语出《荀子·解蔽》:“博闻彊(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形容人学问高,记忆力好。→博观强记 强记洽闻。也作“博闻强识”、“博闻强记”、“强识博闻”、“强记洽闻”、“洽闻博见”、“洽闻强记”、“多闻强记”。
词语分解:
- 博闻的解释 多闻,见闻广博。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宋 陈亮 书家谱石刻后:“犹记 湖州 尚书一人,以待博闻者参考。”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寿序:“﹝先生﹞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於国家掌故。”
- 强志的解释 亦作“彊志”。强于记忆。国语·晋语七:“其壮也,彊志而用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
历史典故推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临:面临。渊:深水潭。履:踩,踏。 好像站在深渊的边缘,又好像踩着薄冰。 比喻心存戒备,非常谨慎小心。语出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汉.刘向说苑.政理:“成王问政于尹逸曰: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博闻强志历史
精彩推荐:
归义城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北岸。方舆纪要卷汉筑城以招徕诸羌,因名归义。后汉书西羌传东人望所归
主谓人望,众望。归,归向,趋向。众人所敬仰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上切见石敬瑭以明王伟之
东晋琅邪临沂人。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历乌程令。好史籍,博涉多闻,当世诏命表奏,绣衣玉斧
同绣衣持斧。元萨都剌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诗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张阐
生卒宋温州永嘉人,字大猷。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严州兵曹连谷镇
隋文帝时置,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炀帝改为连谷戍城。古镇名。隋文帝时置,郝天挺
生卒金泽州陵川人,字晋卿。举进士不第。元好问从之学。天挺谓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新化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南部。新化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壮族。以新划分的政不衫不履
衣履不整的样子。形容人洒脱而不事修饰。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置予于怀
诗经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尉迟屈密
唐时于阗王。一作尉迟屋密。本臣于西突厥。贞观六年遣使献玉带。十三年,臣唐,遣子入京卫指挥使
官名。明设此官,为京卫指挥使司长官,掌护卫宫禁等。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海尾镇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部,西濒北部湾。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尾,额手相庆
同额手称庆。清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形神不全
呀国策齐策四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陈瓒
字廷裸,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有治绩,升刑科给事中。逾墙窥隙
同钻穴逾墙。禅真逸史一回轻则 * 煎熬,忧思病死,甚且逾墙窥隙,贪淫犯法而不顾。见萧
古国名。又名萧同。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左传庄公十二年前,宋万弑闵宥府
刑部及枢密院别称。宋枢密院的别称。亦称宥司。卑羽山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