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毛洗髓
历史典故
伐毛洗髓怎么写好看:
伐毛洗髓历史词典解释
宋.李昉《太平广记(六).〈东方朔〉》引《洞冥记》载:朔以元封中;游鸿濛之泽,忽遇母采桑于白海之滨。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昔为我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吾却食吞气,已九十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此乃神话故事。仙人黄翁对东方朔说:“(我)三千岁一返骨洗髓,二千岁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后用“伐毛洗髓”比喻涤除身心的尘垢污秽,即洗心革面。
清.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滁。”
并列 削去旧的毛发,洗去旧的骨髓。比喻脱胎换骨,成仙得道。也比喻涤除垢秽。语本《太平广记·六·〈东方朔〉》引《洞冥记》:“东方朔游鸿蒙之泽,有黄翁,告朔曰:‘吾却食吞气,已九十余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清·黄景仁《浴汤泉》:“我来正值春雨后,桃花浅涨方萦纡;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褒义。多用于描写除旧布新、事物有重大改变方面。→脱胎换骨 伐毛换髓。也作“洗髓伐毛”。
词语分解:
- 伐的解释 伐 fá 砍:伐树
- 洗髓的解释 道教谓修道者洗去凡髓,换成仙骨。亦比喻彻底改变思想、习性。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吾却食吞气已九千餘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岁一反骨洗髓,二千岁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妄心不復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历史典故推荐:亡楚弓
源见“楚弓楚得”。谓得失皆自家,无须萦怀。宋 苏轼和陶东方有一士诗:“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伐毛洗髓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三十二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本指自然界天气太清经
道教经书。为道藏四辅经书之一。以补充洞神三皇经。讲述金丹服食之道,谓服御者将远升郑钦说
五经擢第。素为李林甫所恶,坐韦坚事,由殿中侍御史贬夜郎尉,卒于谪所。通历术,博物莫是龙
字云卿,更字廷韩,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如忠子,善书法。以贡生终。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掂斤估两
犹掂斤播两。隋唐演义第九六回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见掂斤播两。隋唐臧子
一作臧孙子。战国时宋国人。战国策宋卫策载齐攻宋,宋使其往楚求救,楚王悦而应允。回韩永
生卒元河间路清州人,字贞甫。大德七年入备宿卫。累官至知锦州高州。天历初擢陇右宪佥帖木脱斡
元答答里带人。帖赤子。至元间以蒙古军千户从攻蜀有功,授万户。率四千户军,从破重庆疁城
上海市嘉定区的别称。因隋唐时为昆山县疁城乡而得名。又别称疁塘。碧舍县
亦作碧社县。明洪武十五年改北舍县置,属建昌府后改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今四川铁山摩崖石刻
在今山东邹城市城西北二里小铁山之阳。面积平方米,刻于北周大象元年。内容为石颂金刚冠头寨
北宋置,属海康县。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一说在今徐闻县西。在今广东省徐闻县西。北宋李继先
明人。嘉靖初为通政司经历。时诸臣以争大礼获罪,适大同兵变,继先上疏乞录恤已死赦还王小观
宋温州瑞安人。善击槊,尝以忠义自许。元兵至,倾家财募勇士千人,与元兵抗,力尽被执李晔
即唐昭宗。林下之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水西镇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中部袁河两岸。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水西圩,人口马归十二闲
周礼夏官校人天子有十二闲,马六种。闲,马厩。古代周礼中记天子有十二马厩,有六个品三宝
清前期人。姓伊尔根觉罗。隶满洲正红旗。乾隆四年翻译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至东阁大学袁容
寿州今安徽寿县人。洪武二十八年选为燕王府仪宾,配永安郡主。燕王起兵反朝,有战守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