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之仇
历史典故
不共戴天之仇历史词典解释
戴:顶着。 不跟仇人在同一个天底下生存。 形容仇恨极深。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后多引作〔不共戴天之仇〕。宋.吴淑《御边策》:“人人于敌,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无路自奋耳。”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庚申》:“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二刻拍案惊奇.行孝子到底不简尸》:“王世名痛哭道:‘此不共戴天之仇,儿誓不与俱生人世。’”萧三《片三潜的手》:“他们誓死驱逐你这万恶的倭寇!他们誓死要报这不共戴天之仇!”
词语分解:
- 不共的解释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作恭。”管子·四称:“不与善人,唯其所事。倨敖不共,不友善士。” 明 刘基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抑小民之失其所,而祭祀之不共歟,何上天降鉴之若是也。”2.不具备。国语·鲁语下:“具舟除隧,不共有法。” 韦昭 注:“共,具也。”1.不与,不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
历史典故推荐:伐山语
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骈体文,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又称“骈四俪六”。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不共戴天之仇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邓飏
生卒三国魏南阳人,字玄茂。少有士名。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坐事免。拜中郎,又书邮沉浮
源见致书邮。谓久不通书信问候。金元好问和白枢判书邮但觉沉浮久,诗卷何缘唱和曾。萧让
元怀庆武陟人,字仲谦。才德优赡。累官山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鲈鱼鲙
同鲈鱼脍。唐李白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杨应询
北宋益州郫县今属四川人,字仲谋。章惠皇后侄孙,生数月即荫以官。历知保定军霸州,治相差无几
见相去无几。四世同堂他觉得父母的坟头前后左右都有些青青的麦苗或白薯秧子也就和树木李茹旻
生卒清江西临川人,字覆如,号鹭洲。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官内阁中书。与兄李事之均工诗目空一切
源见目无馀子。形容狂妄自大。镜花缘五二回但他恃着自己的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公卿
周朝三公九卿大官僚统称。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普济
生卒宋僧。奉化人。俗姓张,字大川。年十九出家,后住杭州灵隐寺。有五灯会元。郭琦
西晋太原晋阳人,字公伟。博学,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传,注穀梁京氏易。武帝用为佐著王仲旉
宋洛阳人。曾作南都赋,为时传诵。壤树
借指坟墓。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小人祖先壤树在京索间,瘠田可耕,陋室未毁。礼记檀弓上大武军
唐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马邑村。调露二年改名神武军。唐置,治今蝶恋蜂狂
谓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明张凤翼灌园记太史赏花知否,算蝶恋蜂狂,少不得为韶光一逗遛陈昌
生卒字敬业,陈武帝第六子。陈霸先自广州起兵,他与母为侯景所囚,景平,拜长城国世子抗心希古
并列以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也高尚纯洁起来。三国魏嵇康幽愤,任萨州
亦作薛州。唐仪凤二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下罗苗族乡老堡场。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咸阳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附近。因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在山水之阳,故名。战国秦孝味如嚼蜡
味道像嚼蜡一样。比喻没味道,没意思。多指诗文或说话枯燥无味。楞严经卷八于横陈时,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