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
历史地名
铜陵县怎么写好看:
铜陵县历史词典解释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龙潭县置,属端州。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寰宇记》 卷158春州铜陵县: “以界内有铜山”为名。大业初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 为勤州治,五年 (622) 州废。万岁通天二年 (697) 复为勤州治,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属勤州。乾元元年 (758)为勤州治。北宋属春州,熙宁六年 (1073) 废入阳春县。
②五代十国南唐保大九年 (951) 置,属昇州。治所即今安徽铜陵市。北宋开宝八年 (975)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民国初属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58年改为铜陵市。
(1)古县名。隋改龙潭县置,治今广东阳春市北。属高凉郡。因境内铜山得名。唐为勤州治。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入阳春县。(2)今县名。在安徽省南部、长江南岸。属铜陵市。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8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唐末置义安县,治今县东顺安镇。后废入铜官冶。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因产铜又原属南陵县,故名铜陵;移治今城关镇,属昇州。宋初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陵市。1960年复置铜陵县,仍属安庆专区。1965年属池州专区,1971年属池州地区。1974年划为铜陵市辖县。北部为长江沿江冲积平原,为圩区。东及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属北亚6*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油菜籽、大豆、棉花、黄麻为主,生姜、大蒜较有名。林产以松、杉、栋、泡桐、毛竹为主。特产凤凰山丹皮。有水泥、化肥、机械、棉织、塑料、食品等厂。芜铜铁路横贯县境。繁木公路、南铜公路经县中部。长江航运有城关、大通二港。纪念地有笠帽山革命烈士塔、范家湾烈士墓。
词语分解:
- 铜陵的解释 产铜的山陵。古文苑·扬雄<蜀都赋>:“西有盐泉铁冶,橘林铜陵。” 章樵 注:“铁冶、铜陵,产铜铁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孰道铜陵金穴,顿作冰山。” 清 冯桂芬 日涉园赋:“陋铜陵之鈲槻,嗤 金谷 之梁欐。”参见“ 铜商 ”。
- 县的字典解释 县 (縣) xiàn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历史地名推荐:博山支线
即张博铁路。自山东张店 今淄博市至博山。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铜陵县历史
精彩推荐:
鲲凤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颜安乐
字公孙,西汉鲁国薛今山东滕县东南人。家贫,笃于学,与严彭祖从眭孟受春秋公羊传。授饮酎
汉代祭宗庙的一种仪式。酎为酒名,汉代供荐宗庙之用。汉书景帝纪颜师古注酎,三重酿,庄绰
南宋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字季裕,以字行。曾摄襄阳尉,历仕于原州顺昌和澧州,建炎虎甲山
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西。方舆纪要卷海澄县虎甲山在县治今海澄镇西一里。俗名美黄衡
宋建州建安人,字平国。高宗建炎二年进士。为安福令,郡守吕源方六月欲修城墙,衡以书移孝作忠
把孝顺父母的心移到对君主尽忠上去。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见移孝顾琳
清江苏青浦人,字吉山。顾子。诸生。继家学,工诗善画。黄耳之传
同黄犬书。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谨凭黄耳之传,伫望白云之信。李续宾
生卒字迪庵。湖南湘乡人。罗泽南门生。咸丰初,佐罗泽南召募湘勇,镇压太平军。先后援蔡祐
字承先,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魏世居高平今宁夏固原。少有大志,乡里知名。宇文泰召鲁秀
南朝宋时人,小字天念,鲁爽七弟。初为北魏中书郎,后随鲁爽叛归宋,授辅国将军。刘劭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凡人平常人,一般人。貌相从人的外貌上去判断辨识。辨识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貌人的内在牵合傅会
见牵强附会。傅,通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小人善于逢迎,彼知人主所乐为者,不顾非议典术
官名。明清阴阳学学官之一。明洪武十七年始设,每州一人,未入流。凡天文占候星卜相宅大汗都督府
唐羁縻都督府。龙朔元年置于哒部活路城,约在今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属安西都护府张嗣祖
生卒明江西吉水人,字伯颖。洪武十七年举人。永乐中官翰林检讨。预修永乐大典,为副总风俗通姓氏篇
书名。东汉应劭撰。原书已佚。清张澍辑注。应劭认为姓源于号谥爵国官字居事职等九种。叶希贤
松阳今浙江遂昌东南人,建文时御史。燕王举兵反朝,李景隆北征屡败,希贤上疏言其损兵西风障扇尘
源见庾公尘。喻显贵的逼人权势或污浊的世俗风气。清查慎行金陵杂咏之二十李昭竹骨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