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山
历史地名
双髻山怎么写好看:
双髻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
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县:双髻山“在府东五十里。自西视之,双峰尖耸;自南视之,则五峰并立,故亦名五侯山。又名笔架山,以郡城视之,则三峰如笔架也。积石崚峋,上摩霄汉,顶有涌泉岩,大旱不竭”。
③在今福建永春县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永春县:双髻山“在县北十里,耸结二峰,若双髻。一名朋山”。
④一名双峰。即今福建尤溪县北双髻山。《舆地纪胜》卷133南剑州《景物上》:双峰“一名双髻山。在尤溪县北二十五里。峭壁万仞,如倚双剑于天外”。
⑤在今福建大田县北。《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大田县:双髻山“在县城北。高耸圆秀,双峰并峙,为县主山”。
⑥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双髻山。《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下》:双髻峰“福清云峰寺有双髻峰”。《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髻山“在福清县西南五十里,上有仙坛,高二丈余,上平如削,宋乾道二年雷震为二,形如双髻,故名”。
⑦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71沅州:双髻峰“在卢阳”。《方舆纪要》卷81沅州:双髻山“二峰并耸,状如双髻”。
⑧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南。《舆地纪胜》卷115宾州:双髻山“在迁江县”。《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双髻山“在县南十里,两峰并峙”。
⑨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与武宣县交界处。为紫荆山一支。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此。《清史稿·洪秀全传》:太平军据紫荆山,“山前以新墟为门户,后以双髻山、猪仔峡为要隘。巴清德与川楚乡勇出其后,上下夺双髻山”。
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清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太平军以新墟、猪仔峡、双髻山为隘。七月,清军攻占猪仔峡后,乘胜夺取双髻山诸隘,即此。
词语分解: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旸台山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山麓有大觉寺、秀峰寺,为旸台山之胜。清日下旧闻考卷106引辽僧志延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即此。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双髻山历史
精彩推荐:
匹
古代布帛等的量名,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唐制幅阔一尺八寸,臬台
明清按察使之别称。明清两朝按察使的别称。参看按察使条。宣正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置,为正五品武阶官。位在正侍大夫下履正大夫上。劫灰录
书名。清冯甦撰。六卷。记永历立号始末亡国诸人事迹舟山延平始末等。起甲申崇祯十七年临山县
唐置,属羁縻述昆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河池市西南境。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委任官任用资格
依照民国二年公元年一月九日北洋政府公布的文官任用法草案规定,委任官须具有下列各项赵逢
生卒宋妫州怀戎人,字常夫。后汉高祖乾祐中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周时,历左拾遗史敕库
宋朝大理寺所属机构。掌收管本寺架阁文书,由左断刑官领之。朱友雍
后梁太祖第六子,受封贺王。镜湖自撰年谱
书名。清段光清撰。抄本。咸丰年间,作者曾任浙江知县知府宁绍台道盐运使按察使等职。管宁栖辽海
三国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三部勾院
官署名。宋初,盐铁度支户部各有勾院,以本部判官领之。太祖开宝五年,以盐铁勾院户部饥用饱扬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矿税监
官名。又称矿监税使。明万历二十四年始置。均以宦官充任,往各地开矿征商。权力极大,旬阳县
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东汉废。西晋太康四年改置洵阳县。长沙塘市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沙塘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开平县有长沙塘墟。卢潜
北齐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初为贺拔胜开府行参军,继任高澄大将军府西阁祭酒。天保初杳不可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官受黜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志重其冲口直致,求之一联,杳不可得,相威
生卒元蒙古札刺儿氏。速诨察子。性弘毅重厚。世祖至元十一年,奉命由正阳取安丰,经安陂阳县
西晋太康五年改揭阳县置。以陂阳水为名太平寰宇记。属南康郡。治今江西石城县西南。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