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山
历史地名
铜鼓山怎么写好看:
铜鼓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 卷40岚县: 铜鼓山在 “县南四十里,山险峻”。
②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铜鼓山。《舆地纪胜》卷132汀州 《景物下》: 铜鼓山 “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山有铜鼓),声闻则岁大稔”。《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 “铜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上杭县界。拔地突起,高百仞,广数里,民居其下。左右有二湖,皆广袤数丈。其一虽旱不涸,名铜鼓湖。”
③在今广东高要市南。《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铜鼓山 “在南岸,府治 (今肇庆市) 之对山”。《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铜鼓山在 “府南二十里。高千仞,周三十余里。府治之案山也。山有赤石如鼓,叩之有声,因名”。
④在今广东丰顺县东北铜鼓嶂。《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铜鼓山在 “县东南八十里。高千丈,周百里。山势峻阻,盗贼多窟穴其中,亦曰铜鼓嶂。其相近者有阴那山”。
⑤在今广西武宣县南。《寰宇记》 卷165武仙县:“铜鼓濑又有铜鼓山,俱在郡界。” 《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铜鼓山 “在武仙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濑。昔马援南征,获骆越铜鼓。《广化记》 曰: 俚僚铸铜为鼓,惟以广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挂于庭,克晨置酒,招置同类,来者盈门”。
⑥又作铜鼓岭。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六十里近海处铜鼓角。《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铜鼓岭 “在文昌县。俗传民得铜鼓者验之,乃诸葛武侯征蛮之钲,因以名之”。《清一统志·琼州府》 “铜鼓山” 条引《旧志》: “铜鼓山,盘亘海岸,半入海中。上有龙神,春秋祀之。出水晶石燕。”
⑦在今四川荣昌县北。《元和志》 卷33静南县:铜鼓山 “在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铜鼓山,“《图经》: 在昌元县东十里。其山顶脚皆平,中心狭,状如铜鼓。绝顶有祠号铜鼓大王”。《方舆纪要》 卷69荣昌县 “宝盖山” 条内: “县北百里有铜鼓山,皆高耸。”
⑧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安顺府》: 铜鼓山 “相传汉诸葛亮南征,获铜鼓于此。山半有洞,每阴雨,闻洞中有声”。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苇沙河设治局
1921年析五常县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1927年改为苇河县。 1922年由同宾县析置,治苇沙河今黑龙江尚志市东南苇河。1927年升县,并改名苇河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铜鼓山历史
精彩推荐:
悦兴镇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悦兴,人口。以驻地悦王宾
元中山府唐县人,字子立。王恂子。通星历之学,得自家传。累官至秘书监。墙东
后汉书逢萌传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注音,平合卖买双方的价格牛自隐。时人谓之曰避世墙带河县
唐贞观五年置,属羁縻玉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顺风吹火
顺着风势吹火。比喻因势乘便,费力不多。汉焦赣易林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泽枯
源见泽枯之惠。形容深恩。清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未尝不叹国家深恩厚泽被遐迩而浃幽明,与兼覆
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后以兼覆称恩泽广被,无所遗漏。荀子王制五疾哈剌火州
即和州。严武
见八绝。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季鹰。严挺之子。八岁时因父宠妾薄其生母,以锤碎妾方粹然
清浙江淳安人,号雪瓢。少从何焯游,称高弟。后寓居歙之河西。又爱钱塘山水,遂久居钱上竹鲇
同上竿鲇。宋文珦堪叹诗当作凌霄鹤,休为上竹鲇。杨琏
生卒五代时吴国国君杨溥太子。乾贞二年,封江都王。大和初,立为皇太子。天祚中,纳齐太原戎
西周族名。在今宁夏固原。周宣王三十一年前,曾遣兵加以征伐,未能获胜,见竹书纪年。翼领
见翼长。臧村镇
在河北省清苑县东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臧村,人口。县东北物资交普雄村
在今四川越西县东普雄河岸。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同治年间,越嶲彝民起事,周达武率兵镇压董卓然腹
同燃脐。晋书王敦传昔王莽漆头以车,董卓然腹以照市。李守贞
五代时河阳今河南孟州东南人。少为本郡牙将。后晋时,历任客省使宣徽使侍卫都虞候。开曹窋
汉初沛县今属江苏人。曹参子。惠帝时任中大夫。惠帝怪其父参任相国而不治事,命他回家顺手牵羊
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后世因以顺手牵羊比喻顺便行事,毫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