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
历史地名
晋州怎么写好看:
晋州历史词典解释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资治通鉴》: 东晋咸安元年 (371) 二月,“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胡注: “前此未有晋州;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秦盖于此置晋州也。”后废。
②北魏建义元年 (528) 改唐州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改平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 (今临汾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 升为平阳府。产矾,唐置矾官,北宋有炼矾务。
③南朝梁大宝元年 (550) 改豫州 (西豫州) 置,治所在怀宁县 (今安徽潜山县)。北齐天保六年(555) 改曰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 (573) 复为晋州。隋开皇初改为熙州。
④北周置,治所在绛县 (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建德五年 (576) 废。
⑤金兴定四年 (1220) 置,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南张芹村西。元废。
⑥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1215) 置,元属真定路。治所在鼓城县 (今河北晋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晋州市及安平、饶阳、武强三县地。明洪武初,省鼓城县入州,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1913年改为晋县。
(1)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以唐州改置,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北齐后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又以平阳郡改置,治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晋州。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平阳府。唐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霍州、汾西、洪洞、浮山、安泽等市县地。产矾。唐置矾官,宋有炼矾务。(2)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辖境约相当今湖北省黄梅和安徽省宿松、望江、太湖、潜山等县及桐城市部分地。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改为江州。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复为晋州。隋开皇初又改熙州。(3)北周置,治绛县(今山西绛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绛县、侯马等市县一带。建德五年(576年)废。(4)金兴定四年(1220年)置,治西张寨(今山西寿阳县西)。属太原府。元时废。(5)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置,治鼓城(今河北晋州市晋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市县。元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清雍正后不辖县。1913年改为晋县。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白龙湖
在四川省青川县和广元市境,距广元市区60千米。面积100平方千米。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交汇处的低山峡谷地区,水质清澈,水域广阔,环境优美。四周山峦叠翠,陡峭雄伟,湖岸曲折蜿蜒,湖中有湖、湖外有湖,大湖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晋州历史
精彩推荐:
谭钟(鍾)麟
清湖南茶陵人,字云觐,号文卿。咸丰进士。历任杭州知府署杭嘉湖道河南按察使。同治十吴竿
宋常州江阴人,字允成。孝宗淳熙间进士。扬历内外,所至有声。所交叶適陈亮等人,皆相三一三十一
指按三份平均分配。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倘若别人,我们须得三一三十一的分派现在是你你尽周鼎
明浙江湖州人,字子九。关思弟子,画山水宗马远夏珪。尤工诗。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商邑指商朝的都城。翼翼整治雄伟的样子。极标准。商朝的都城宏伟齐整,它是四方各国学进贤拔能
犹进贤任能。魏书任城王澄传进贤拔能,重官人之举标赏忠清,旌养人之器。见举贤任能。骰子
传为三国时曹植所造,取投掷之意,曰投子。因用玉制作,又称明琼。初为两颗,作正方形放荡驰纵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回近来仗着祖母的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驰纵,任性重关击柝
见重门击柝。宋书沈攸之传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图,觐接莫由。鹤萨罗城
亦名阿娑你城。唐西域漕矩吒国别都。在今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河流域。玄奘大唐西域记卷曷懒路
即合懒路。金置,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元改为大垭寨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南宋嘉熙三年,蒙古自蜀窥峡,峡州守孟璟迎拒于归州大垭寨,胜之,徐兰
明浙江馀姚人,字秀夫,一字芳远,号南塘。诸生。工书善画,善作水墨葡萄,风岚晴雨,客
春秋战国时期称出使来聘的别国卿大夫。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贾公彦疏石德
西汉赵人。石庆子。庆卒,武帝以德嗣牧丘侯。任太常,祠不如令,失法罔上,坐法当死,平阳
古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晋顷公十二年前置般阳府
明洪武初改般阳路置,治所在淄川县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九年降为淄川州。明洪武初兵不由将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二十二回燕王战急了,因又挥剑,仰天大叫鬼神助我!叫声未绝,忽东北立此存照
文书字据契约照会布告等中的习惯用语。意思是立下文字,存以查考。绿野仙踪八四回将来智藏
生卒唐僧。虔州人,俗姓廖。事马祖于临川。卒谥大觉禅师。谏议大夫韦绶曾辑藏之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