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
历史地名
黔中怎么写好看:
黔中历史词典解释
①唐方镇名。开元二十六年 (738) 置五溪诸州经略使于黔州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天宝中已称其辖境为黔中,宝应以后称黔中经略招讨观察处置等使。大历十二年 (777) 领黔、施、夷、辰、思、费、溆、播、南、榛、珍、锦十二州,约当今四川彭水、纂江,湖北利川、建始等县市以南,湖南沅陵、溆浦等县以西,贵州铜仁、思南、遵义等县市以北地区。 贞元元年 (785) 增领、 溪二州, 并徙治辰州(今湖南沅陵县),三年还治黔州。元和三年(808) 增领涪州。大顺元年 (890) 号为武泰军节度使。
②即今贵州省之别称。因省境在唐代属黔中道而得名。
(1)唐方镇名。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五溪诸州经略使于黔州(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天宝中已称其封境为黔中,宝应以后称黔中经略招讨观察处置等使,通称黔中观察使,亦作黔州观察使。大历十二年(777年)领黔、施、夷、辰、思、费、溆、播、南、溱、珍、锦十二州,约当今重庆市彭水、綦江等县,湖北省利川市、建始县以南,湖南省沅陵、溆浦等县以西,贵州省铜仁、思南、遵义等市县以北地区。贞元元年(785年)增领奖、溪二州,并徙治辰州(今湖南沅陵县),三年还治黔州。元和三年(808年)增领涪州。大顺元年(890年)号为武泰军节度使。(2)地区名。指今贵州省中部。包括今贵阳市全境、安顺市东部、毕节地区东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广大地区。因位于省之中部,习称黔中。战国秦设黔中郡,地望相当于今湖南省沅水、澧水流域,湖北省清江流域,重庆市黔江流域和贵州省印江、石阡、榕江一线以东广大地区。西汉改为武陵郡。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黔中道,辖境与汉武陵郡略同。民国初置黔中道,辖境包括今遵义地区大部分县市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各县、贵阳市及安顺地区东部四县。今所指范围与秦、汉的郡,唐时的道地望不同。民国初黔中道所指范围比现在大。(3)贵州省的别称。因省境在唐代属黔中道得名。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新屯子镇
在吉林省抚松县西北部。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7230。镇人民政府驻黄泥,人口3030。1962年从国营抚松三参场划出以境内村名设新屯子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置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9%。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黔中历史


精彩推荐:
李皇后
南宋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名凤娘。光宗为恭王,聘为妃。乾道四年,生嘉王。淳熙十六年掖庭监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积翠山
即今山西方山县东北方山。金贞祐四年移方山县治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方山县东北。金戚夫人
生卒约前即戚姬。西汉济阴定陶人。高祖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欲废太子,立赵王为太子斗极
晋书天文志上斗北斗星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极星,北辰最尊者也。后因以斗提领
官名。元置,为正七品或从七品官。有的为提领所长官,类似明清的县官。元史百官四提领贾馀勇
源见馀勇可贾。谓竭尽全力,鼓足勇气。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贾馀勇以求荣,效轻生而徐妃半面
南史后妃传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以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大成国
参见广东天地会起义。司马桥
源见题桥柱。指成都城北升仙桥或谓升迁桥。因汉司马相如曾题句于桥柱,故称。清蒋士铨郭祥正
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今属安徽人。少有诗名,为梅尧臣称赞。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楠仔坑
即今台湾省高雄市北楠梓区。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凤山县有楠仔坑铺。七星关
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新镇七星关。明史地理志茂州又南有七星关。出震御极
同出震。唐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伏惟皇帝陛下出震御极,建元发号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中法学校
学校名。清光绪十六年,一说光绪十二年由上海的法租界公董局设立。原名为法文学堂,后山盟海誓
指所订盟誓像山海那样重大,永久不变。多表示爱情的真诚。宋赵长卿贺新郎词终待说山盟思琅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一带。北宋改为思浪州。唐邕州羁縻接舆
春秋时楚国隐士。因迎孔子之车而歌,故名。晋皇甫谧高士传谓其姓陆,名通,字接舆。佯姚源洞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城厢镇东。为两山间谷地,深十五里,上田沃美,北有万年峰,形势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