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
历史地名
赭山怎么写好看:
赭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以山石丹赤得名。相传唐开元间新罗僧金乔觉曾驻于此。《明一统志》 卷15太平府: 赭山 “在芜湖县东北五里。《江南志》,汉丹阳郡北有赭山丹赤,故郡名丹阳”,此说显系附会。
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三十四里赭山镇。《水经·沔水注》: “江水又东径赭山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9: 赭山 “滨海,产盐,有盐场”。《方舆纪要》 卷90嘉兴府海宁县: 赭山 “土石皆赤,因名”。原在钱塘江北岸,南与萧山县龛山隔江而峙,后江道北移,隔在江南。
(1)山名。(1)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以山石呈赭色,故名。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与龛山同处江南。(2)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心。主要有大小二峰:大赭山高84.8米,小赭山高67.9米,因其山石土呈殷红色,故名。传说春秋战国时,干将在其东北的神山造剑时,炉火烧冶而成。山巅有“一览亭”,西南山腰处有号称“小九华”的“广济寺”,寺后赭塔,规模宏大,“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建国后辟为公园。为市重要游览胜地。(2)集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南阳镇。人口1100。以赭山得名。赭山因土石皆赤得名。产稻、棉花、油菜籽等。有农药、建材、酿酒等厂。有公路通城区。与龛山隔江而峙,为钱塘江入海口(南大门)。明为抗倭戍守重地。
词语分解:
- 赭山的解释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
- 赭的字典解释 赭 zhě 红褐色:赭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浝水
在今河南济源市境。清一统志 · 怀庆府一: 浝水 “源出济源县西北四十里,绕城北而东合溴河。……按: 刘漪 浝水论 云,浝水出莽山,经勋掌村东里许,分为二,……其一东流抵北石村西,又东南至石露头东,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赭山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奉化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专施用于境外,武帝大通三年定与度嶂将军同班,拟猛烈将军等号。萧雍
明宁国府泾县人。萧彦弟。万历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使。宦绩亚于彦而学过之。时称二萧玉海楼
在今浙江瑞安市区东北金带桥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清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的藏书楼华不再扬
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方致尧
宋兴化军莆田人。高宗建炎四年叛将戚方寇宁国,致尧纠率乡民伏石岭隘,计陷戚军于淖田徒附
东汉后期世家豪族控制的一种依附人口。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杜勋
西汉元帝时人。建昭三年前随甘延寿陈汤伐郅支单于,任军候假丞。军至康居郅支城,大败撒拉回
即撒拉族。杨守忠
唐人。宦官杨复恭假子。僖宗文德中,以为武定军节度。自擅贡赋,上书讪薄朝政。昭宗大共工氏
即共工。咬定牙关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西游记第五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明郁山镇
古玉山镇。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历为产盐区。清初置盐课司,乾隆蒲葵
同蒲葵扇。清丘逢甲哀粤中之穷叠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韵生有蒲葵归故令,死犹薏苡谤清丰 (豐) 县
唐大历七年析顿丘昌乐二县地置,属澶州。治所在清丰店今河南清丰县西。旧唐书地理志以泷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改平原县为泷水县,以境内泷水为名。治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大业初为永熙郡泣血椎心
见椎心泣血。椎,不读作。柞溪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北二十里。水经沔水注柞溪水出江陵县北,盖诸池散流,咸桑昂曲宗
清置,属驻藏大臣。治所在今西藏察隅县西北。宣统三年改设桑昂委员,属四川省。年改置避君三舍
同退避三舍。宋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诗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述补退让和回中尚方署
官署名。南朝梁初置,以令丞为长贰,隶少府卿。后省。北齐亦置,隶太府寺,以令丞为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