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
历史地名
九原怎么写好看:
九原历史词典解释
①指九州。《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韦昭注:“隩, 内也。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
②战国赵邑,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黑柳子乡三顶帐房村古城。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二十七年)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水经·河水注》:“《竹书纪年》云:魏襄王十七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貉服矣。其城南面长河,北背连山。”
(1)即九州。《国语·周语下》:“汩越九原,宅居九隩。”韦昭注:“隩,内也。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2)又作九京。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春秋晋地,《礼记·檀弓》:“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太平寰宇记》:“晋大夫赵盾葬所。”
词语分解:
- 九原的解释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 九的字典解释 九 ji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 原的字典解释 原 yuán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
历史地名推荐:溁湾镇
区片名。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部、湘江西岸。范围东起老码头,西接溁湾桥,南至长沙湘江大桥西端广场。岳麓区人民政府驻此。明、清时称溁湾市,有溁湾港绕市北入湘江,镇因水名。1956年改称溁湾镇。历为省城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九原历史


精彩推荐:
宗建
生卒或作宋建。东汉陇西人。初在枹罕自称河首平汉王,署置百官,三十余年。献帝建安十刘申锡
生卒应山今属湖北举人,流贼陷城,谋收复。兵败,为贼将白旺所杀。明湖广应山人。举人天依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注颜师古曰,音衣。此地有天阪风起云蒸
大风起来,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猛兴起,声势浩大。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吴天玺纪功碑
三国吴碑刻。一名天发神谶碑。因石断为三,俗称三段碑。天玺元年立,为孙皓亡国前四年上领山
即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县南。续汉书郡国志桂阳郡有上领山。李充
字德广。北魏秦州刺史彦子。初为太学博士,后为萧宝夤行台郎,从战关中。觉宝夤将背魏正嵒
生卒清僧。明末清初江南江宁人,俗姓郭,字豁堂,号菽庵藕渔耦馀,别号南屏隐叟。明亡洪州
隋开皇九年改豫章郡置,治所在豫章县今江西南昌市西。元和志卷洪州因洪崖井为名。大业去梯之言
用以比喻发自肺腑之言,或机密重要的计策谋划。刘表有两个儿子,因听信后妻之言,喜爱安宁城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即今云南安宁市。宋大理属善阐府。元改安宁州。在今云南洱源县萧敌鲁
辽太和宫人。精医术。观人形色即知病所在。圣宗时,希太后及帝意,言韩德让宜赐国姓,端复初
一作端木复初。明初应天溧水今属江苏人,字以善。元末为小吏。朱元璋召为徽州经历。使异涂同归
谓道路不同,归宿相同。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一样或情况有别,结局一致。汉桓宽盐铁论论不轨之臣
不遵纪守法的官吏。汉书卜式传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注师古曰轨亦东陈岗
区片名。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东南部。泛指美菱大道与九华山路交会处及其附近地区。因万斯同
生卒字季野。浙江鄞县人。万斯大之弟。从学于黄宗羲,接受刘宗周学说,以慎独为宗。博顺义区
在北京市东北部,东南与河北省接壤。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街道办事处和镇。区人民六安县
三国魏改六安侯国置,为庐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西晋改为六县。北温宿城
即今新疆乌什县。汉晋为温宿国都城。即今新疆温宿县。清末置温宿县于此。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