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河
历史地名
拒马河怎么写好看:
拒马河历史词典解释
即古涞水、巨马河。明始称拒马河。《明一统志》卷2保定府:拒马河,“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故名”。《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巨马河,“《旧志》:巨马河在定兴县西一里, 自涞水县流入,至县南河阳渡,与易水合, 自下通名白沟河。以宋、辽分界于此,亦名界河,俗又名曰北河。东南流至白沟店南, ……旧自白沟店北东流, 明永乐末,徙于店南,故道遂淤”。今拒马河源自河北涞源县,东流经易县西北,至涞水县北分二支:一支向东经涿州市会琉璃河,南流经高碑店市为白沟河;另一支南流至定兴县西会易水,为南拒马河,东南流至白沟镇南与白沟河会,东南经雄县入大清河。
古称涞水、巨马河。《大清一统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诸书皆作巨马,后人误加手旁作拒马,遂谓以晋刘琨拒石勒于此而名,皆傅会也。大清河支流。在河北省西部。源出太行山东侧,流经河北省涞源、易县、涞水等县,曲折东流到北京市房山区张坊分为南拒马河和北拒马河,复入河北省后在高碑店市白沟镇附近又汇合南流入大清河。长254千米,流域面积 4950 平方千米。
词语分解:
- 拒马的解释 一种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古时用以防骑兵,故名。 唐 代有“拒马枪”, 明 代有“拒马木”,现代拒马用圆木或钢材交叉连接成架,四周张设有刺铁丝,有菱形、矩形和三角形,用以堵塞道路,阻止敌方人马、车辆的行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彦贞 之兵施利刃於拒马,维以铁索;又刻木为兽,号‘捷马牌’;以皮囊布铁蒺藜于地。”宋史·吴璘传:“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刘忠 上党大捷:“主要
- 河的字典解释 河 hé 水道的通称:河道
历史地名推荐:堂狼县
见“堂琅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拒马河历史


精彩推荐:
风流缊藉
并列诗文的意趣含蓄飘逸。宋王灼碧鸡漫志卷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晏薛家洲
即新洲。姜志礼
字立之,丹阳今属江苏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广东副使山东右参政。皆有名仲大年
宋人。孝宗淳熙中知内江,尝言政教如五谷,种之必生,食之必饱,不宜专用刑罚。故敷教高闾山
生卒澄州析木今辽宁海城人。初充护卫,调顺义军节度副使,转唐括移刺都乣详稳,迁单州楠木坡
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清同治高县志卷楠木坡昔人多植楠木,故名。两山逼窄,坡岭横截,了然于中
见了然于心。例对于违规外出这件事,虽然教练不点破是谁,但队员们其实都。三山浦
即今辽宁大连市东三山岛。新唐书高丽传唐贞观二十三年征高丽,诏陕州刺史孙伏伽莱州刺栖风宿雨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雨反抗侵略保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凌江水
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舆地纪胜卷南雄州凌江水在城西北百步。湫泺交会,清冷弥漫显文
宋朝显文阁省称。卢敖
秦人。为博士。有山水之癖。避难隐于庐山,今山有卢敖洞。三年化碧
源见苌弘化碧。谓忠心不泯。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黄金娑山
即金岭。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新唐书沙陀传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改土归流
明清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即废除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统治。始于西山前
集镇名。在山东省临沭县西南部。属曹庄镇。人口。清初薛家疃阚家营魏家官庄张家山前四同谷县
西魏末改白石县置。治今甘肃成县。为广业郡治。隋属河池郡,唐属成州。乾元二年,诗人州军府长史
官名。汉代将军所属有长史。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韩馥为冀州牧,以耿武为长史,是汉末至魏绛和戎
晋国魏绛实行的与戎族和好的政策。公元前年,晋国北方以无终当时居于今山西太原附近为谋图不轨
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瑗敕吏收恽,以自外来谋图不轨,于是帝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